杨明斋与丰润——记建党功臣杨明斋

发布时间:2020-07-30  作者:宋晓慧
分享到  

杨明斋(1882-1938),化名杨和贤(又名杨好德),山东省平度马戈庄人,是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著名的革命活动家,与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等一起工作过,对党的早期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是中共创始人之列的一位重要党史人物。李大钊称颂他“万里拓荒,一身是胆”;周总理赞誉他是一位对建党多有贡献、受人尊敬的“忠厚长者”。

据《丰润县志》和《河北省丰润车轴山中学志》记载,1928-1929年间,杨明斋化名杨和贤在丰润中学校(车轴山中学)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列主义,并组织学生到陶立营、肘各庄、陈庄子等村参加农民反封反霸斗争。杨明斋作为长期在中共党史上的失踪者,他的名字和事迹很长时间以来对大多数人来说也许并不十分熟悉,但是他在中共建立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是难以替代的作用。那么最早加入共产党的杨明斋到底有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他又与丰润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呢?

一、万里拓荒, 投身十月革命

杨明斋1882年3月出生在平度县西乡马戈庄村。7岁开始读私塾,16岁辍学务农。1901年辗转到海参崴做工谋生,1908年以后在西伯利亚地区边做工边读书,与在那里从事开矿、修路等繁重劳动的华工联系密切,积极参加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并被推选为华工代表。十月革命前,他加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曾被派到帝俄的外交机关当职员,秘密为党工作。后来投身十月革命,组建华人护卫队保卫列宁。十月革命胜利后,动员华工参军参战,参加了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为保卫十月革命成果,做了大量工作。后被组织保送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深造。1920年被派到当时日本人占领的海参崴,以华侨负责人的公开身份从事党的工作。    

二、受派回国,联系建党大业

1920年3月,以维经斯基为首的共产国际代表团被派往中国,杨明斋作为小组成员,担任翻译和参谋,负责协调工作。代表团肩负着列宁下达的三项任务:一是同中国社会主义团体联系,组织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及青年团;二是指导中国工人运动,成立各种工会;三是物色一些中国的进步青年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4月抵达北京,多次约见“五四”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的李大钊,帮助筹建中国共产党,这与之前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主张不谋而合,李大钊惊喜万分,召集北京各界进步人士会晤、座谈,请杨明斋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国内外情况及外交政策,使李大钊等一批信仰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更加坚定了走十月革命道路的决心。李大钊了解杨明斋经历后说:“你真是万里拓荒,一身是胆”。之后,经李大钊介绍,代表团辗转到上海会晤陈独秀,决定发起建立中国共产党。1920年5月,参与建立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杨明斋为成员。8月,决定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并请杨明斋指导俞秀松进行建团工作。不久,在杨明斋的住所,宣告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中国的成立,所以杨明斋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同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杨明斋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推选陈独秀为书记。这次会上,杨明斋遂由俄共党员转为中共党员。随后杨明斋参与党的理论宣传和教学活动,从事一些工会工作。他参与决定将《新青年》杂志改为早期党组织的机关刊物,并创办《共产党》月刊,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在此期间,他陪同维经斯基往来于北京、上海、济南等地,推动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他在上海渔阳里6号租赁了一幢房子, 开办中俄通讯社和外国语学社,并担任两社社长。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后,团中央机关也设在这里。1920年至1921年期间,他具体安排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等20余人赴苏俄学习。他还指导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工会--上海机器工会。    

1920年秋,杨明斋回山东,在济南与王尽美、邓恩铭等会见,在平度向乡亲宣传俄国革命。1921年春,他与张太雷作为中共代表赴伊尔库茨克,向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汇报中共建党情况及与共产国际建立关系等问题,并起草了关于建立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支部的报告,提交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同年6月,他与张太雷赴莫斯科出席了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国际讲坛上第一次响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声音。中共一大后,陈独秀由广州回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局书记,并成立党的支部,杨明斋为支部成员。   

1922年7月,杨明斋出席了中共二大,积极参与制定党的反帝反封建纲领。他先后在《工人周刊》(中共北方党报)、劳动通讯社任编委,还参加了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工作。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思想文化,成为建党时期党内屈指可数的几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1924年6月出版了14万字的《评中西文化观》一书,批判了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复古主义思潮和批判了“全盘西化”的思想,在当时的思想战线产生了重要作用。1925年夏,杨明斋在广州任苏联顾问团翻译,做促进国共合作的工作,与孙中山、周恩来等结识共事。10月,为中国革命和国共两党培养干部,他受党的委托在上海接收和选送学员,率领包括张闻天、王稼祥、乌兰夫、伍修权等在内的第二批学员百余人赴苏联到新组建的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后在中山大学负责总务工作。他在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俄国革命、指导建立共产主义青年团、培养党的青年干部付出了大量心血,为党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撰写巨著,任教丰润中学校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杨明斋奉命经上海秘密回国,到京津地区工作。4月28日李大钊等20名革命者英勇就义。在白色恐怖下,杨明斋积极进行理论思考,在北京景山西街西板桥20号完成了9万字的《中国社会改造原理》上卷,探索中国出路,拯救中华民族。1928年冬,为保存力量,杨明斋被党组织安排到河北丰润中学校任教。他找到在北大认识的李大钊的同乡――河北省丰润中学校教务主任王德周。大革命期间王德周曾任顺直省委委员,1925年经李大钊介绍回故乡乐亭中学从事党的活动,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李大钊惨遭杀害,王德周离开乐亭中学,党的活动转入了地下。当时,丰润中学校位于唐山、天津的边缘地带的车轴山,相对比较偏僻,学校的进步活动不大被当局注意。随着国民党的势力深入冀东,我党的秘密活动也在发展。1928年重新组织的国民党丰润县党部中共产党员占了绝大多数,我党的力量实际上控制了这个党部。丰润中学校在县党部的支持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推翻了以教育局长潘惠林和原校长郭李航为首的旧的封建买办教育体系的统治;二是建立了新的由共产党员组成的教育系统领导班子。共产党员王玉书担任教育局长,共产党员董维新(董志良)担任丰润中学校校长,还有一大批共产党员和进步知识分子组成的教师队伍,使学校成了我党一个重要活动阵地。而此时学校也急需像杨明斋这样有丰富的革命经验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教师,当王德周带着杨明斋来到学校时,董维新非常高兴,考虑杨明斋在北方的知名度,避免引起反动当局的注意和确保他的自身安全,也为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和减少不必要的牺牲,组织上决定杨明斋化名杨和贤开展工作。

从此,杨和贤的身份是丰润中学校21、22班的国文教员,他边教书、隐蔽,边用自己印的教材讲义,向同学们讲十月革命,讲革命思想,讲授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宣传共产主义。他为新党员讲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从第一国际讲到第三国际,增强了党员们的革命精神,坚定了他们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念,学生当中有何连甲、李尔重、刘尚之等。他简朴的生活作风和对同志、对学生的忠厚慈爱真诚态度,得到全校师生的爱戴和尊敬。

白天繁忙授课,夜深人静时,他又奋笔疾书,完成自己未完的著述《中国社会改造原理》下卷。稍有闲暇他就走入学生当中,以自己的革命经历和感悟,以及对中国未来前景的思虑与同学们谈心交心,拨开他们心中的迷惑,为不少同学走上革命道路埋下了种子。    

他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群众,进行社会考察,参加农民斗争。并带领学生到大孟各庄村参与斗地主、分田地的农民运动,书写标语、散发传单,出谋划策。他成立“进化学社”,培养了一批思想进步、投身革命的人才。其中,后来成为著名革命作家的宋之的就是 “进化学社”成员。

利用暑假,杨明斋回到北京,终于完成了近10万字的《中国社会改造原理》下卷并出版发行,包括他的译著、论文和专著,无不倾注着一位党的先驱者为拯救中华民族所付出的全部心血。他以马克思历史唯物史观为指导,探讨了中国的社会发展史,提出“中国非采用社会主义不可”,力图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来研究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以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改造中国社会,这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这些大胆见解和主张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的法西斯主义甚为嚣张、白色恐怖十分严重的环境中公开发表的,体现了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他的著作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辉,是党的老一辈革命家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我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些见解和主张不仅在当时历史上发生过作用,就是在今天仍具有积极意义。

1929年暑期结束,他又用杨和贤的化名回到丰润中学校,继续担任21、22班的国文教师,结合社会考察向学生们宣传革命理论。在他的参与下,学校党组织在附小召开会议,成立学生党支部,曹化春(宋敏之)任书记。到1929年底,发展在校师生党员30名左右。在杨明斋和董校长及党员教师们的努力下,把丰润中学校办成了革命的大熔炉,一大批学生从此参加了革命,有的在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有的在解放后成长为中央领导同志和省部级高级领导干部,也为丰润中学校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四、初衷不改,壮士含冤牺牲

1930年1月,杨明斋秘密越境赴苏联,写成80页的报告书欲向第三国际阐述自己对中国革命即改造中国的观点,并说服第三国际要从中国民族特点及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的特殊条件出发改变过去对中国的态度和做法,显然这种观点与第三国际的观点存在原则分歧。由于政治原因他被收容并当作叛逃者充军流放到托木斯克当勤杂工,期间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但他仍然坚持读书和写作《社会生存主义》。1934年8月行政流放期满后,他进入位于莫斯科的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工作,先后任投递员和校对员。1936年斯大林开始了肃反运动。1937年杨明斋再次被捕,在黑牢中挨了一段时间后,又被释放。出了黑牢的杨明斋,仍然坚持写作著述,但苏联的政治保卫机构没有让他把第三本书写完。1938年2月杨明斋以被捏造的罪名又一次被捕,并于同年5月牺牲,时年56岁。    

1989年1月,苏共中央通过决定,指出在三四十年代以及五十年代初,有数十万人根据非诉讼机关的判决遭到迫害,建议最高苏维埃撤销这些非法的判决,为受害者平反。杨明斋被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1989年8月,杨明斋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目前杨明斋故居已建成杨明斋纪念馆,成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青少年学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    

虽然杨明斋被历史淹没多年,但我们永远深深怀念着这位建党元勋。他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孜孜不倦工作的伟大献身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纪念和学习。他在丰润时间虽然短暂,但为丰润革命斗争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培育了大批革命青年,积蓄了中坚力量、奠定了思想基础,在丰润革命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作者为丰润区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主办单位:中共唐山市委党史研究室
冀ICP备15024999号-1

网站地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