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驻唐山境内日伪军分布情况

发布时间:2017-10-19  来源:唐山党史网
分享到  

日  军

(1)日本驻屯军司令部,其主力一部驻唐山兵力5774人,司令官为代皖一郎。

(2)日本唐山宪兵队。该部由冀东宪兵队改称日本唐山宪兵队。1944年7月进驻唐山。该队设有两个队部:一是铁路宪兵队,队部总部驻唐山市内丰滦中学,队长黑田,在丰南县河头等地也有驻军,该队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各车站。一是陆军宪兵队,队部驻唐山交通大学院内,队长白井(先)、小也春林(后)。该队下辖唐山市据点和各县宪兵分队,各分队又分别编有各种职能的小队。唐山市宪兵分队驻中和南街,队长木下,在西山口驻一个小队的兵力;林西宪兵分队,队长高贝·胜;赵各庄宪兵分队,队长本间;唐家庄宪兵分队,队长欧戈;马家沟宪兵分队,队长中岛。

(3)日军一一O师团。属日本华北方面军直辖兵力11982人。1938年7月,师团主力对唐山市域进行“扫荡”,镇压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师团长健川美次(先)、桑木崇明(后)。所辖一三三旅团旅团长吉川(先)、小野贤三郎(后),一O八旅团,旅团长大鸟(先)、石井嘉穗(后)。

(4)日军独立第十五混成旅团。1939年8月,其第八十、八十一大队部署在唐山市域西部各县,配合第二十七师团连续4年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旅团长为云南亲一郎(1939年7月)、长谷川美代次(1939年10月)、田中勤(1941年)、田中信男(1942年)。

(5)日军第二十七师团。司令部驻唐山交通大学院内。其主力部署在唐山至昌黎铁路沿线及丰、玉、遵地区。1942年至1944年初,对抗日根据地讨伐作战达2700余次,指挥和参与了丰润县潘家峪、滦南县潘家戴庄、遵化鲁家峪等几起大惨案,对抗日军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害。该师团长本间雅晴(1938年)、富永信政(1940年)、关根(1942年)、铃木启久(1943年)。

(6)日军唐山守备队。司令部驻唐山市大学路,1941年12月,日军宣布接收开滦各矿,实行军事管制时组建,隶属于日本唐山陆军联络部,守备队司令保也春南。各煤矿驻有守备队:林西矿守备队队长谷口;赵各庄矿守备队队长高桥;唐家庄矿守备队队长海涛(中国人)。在各县也建立了守备队。

(7)日本唐山陆军联络部。驻唐山市交通大学院内,部长堤雄平,兼管唐山特务机关任务。该部成立于1942年,隶属于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既协调指挥侵华日军和伪满军在唐山市域的战斗行动,又从事政治、军事、经济情报的收集。

(8)日军独立第八混成旅团,司令部驻唐山交通大学,1943年7月调至唐山市接替第二十七师团的防务,1944年7月,划归华北特别警务队司令部指挥,其主力部署在唐山至一昌黎铁路沿线及遵化、玉田、迁安等地,配属第六十三师团、“北特警”两年时间,残酷镇压抗日军民。该旅团长吉田峰太郎(1942年)、竹内安寺(1943年至1945年)。

(9)日军第六十三师团。驻唐山西部遵化、玉田一带。司令部设北平。1943年7月,该部主力第六十七旅团,配合独立第八混成旅团和伪治安军,多次对冀东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残酷镇压抗日军民。第六十七旅团团长柳勇。

(10)日军华北特别警备队(简称北特警,亦即战役宪兵)。1944年7月10日司令部移驻唐山市交通大学院内。“北特警”组建后,即把战略重点指向唐山地区,开始将3个大队派遣到唐山市域:第一大队(甲1414)进驻滦县、昌黎及北宁路南;第三大队(甲1416)驻丰润、玉田、遵化等地区。第五大队进驻唐山市域西部;其第三、六特别侦谍队也进驻唐山市各县进行活动。1944年7月至1945年7月间,将其全部10个大队及直属教育队、混合骑兵挺进队先后调入唐山市域,总兵力达4430人。“北特警”司令官加藤泊次郎,第一大队长中山孝一,第二大队长村上直枝,第三大队长池上发一,第四大队长三好俊良,第五大队长天野辉,第六大队长猪俣稔秋,第七大队长原重司,第八大队长松田秀雄,第九大队长松本满贞,第十大队长谷川俊文。均属日军华北方面军系列。“北特警”被称为具有特殊专门能力的部队,其主要任务是配合日军各师团、旅团以破获共产党的秘密组织,对抗日根据地从事侦察和破坏活动,并向日军主力提供情报,从而发动“清乡”、“扫荡”,奔袭八路军和中共党政领导机关,给抗日根据地造成极大损失。“北特警”1945年8月随其主力师团撤离唐山市域。

伪    军

伪军,系指抗日战争时期,对投降日本的国民党军队、地方反动势力的总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为实现其“以华治华”的目的,利用地方反动势力和国民党投降分子组成的军队,其番号有治安军、皇协军、和平军、保字队、警备队等,总数约80万人。这些伪军分布在敌占区,为日本侵略军守备交通线和据点,配合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扫荡”,残杀和统治沦陷区人民。驻在唐山境内的伪军主要有:

(1)伪战区保安队。前敌司令部驻唐山交通大学。1933年5月,日军攻占唐山市后,伪满救国军随日军入关分驻唐山、玉田、滦县、滦南、乐宁、丰润、丰南等地,共万余人。总司令为汉奸李际春,前敌司令为郑燕侯,辖步、骑兵9个旅。同年7月19日,“华北战区接收委员会”收编。战区保安队编为两个总队:第一总队长王铁相(先)、刘佐周(后),约2000人,驻滦县;第二总队总队长赵雷,约2000人,驻唐山市区、丰润县。该部隶属省冀东“战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忠实执行卖国条约《塘沽协定》,并残酷镇压滦县一带的抗日武装。该部于1935年12月,被改编为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武装部队系列。

(2)伪冀东保安队。1935年11月,由伪战区保安队和特警总队编成5个总队,后又增编组建了教导队和补充总队(每个总队人数约2000至3000人。第一总队总队长张庆余,驻遵化等县;第二总队总队长张砚田,驻迁安等县;第三总队总队长刘佐周,驻滦县、乐亭等县;第四总队总队长赵雷,驻唐山、古冶、丰润、芦台;第五总队总队长沈维千,驻开平、玉田一带;教导总队总队长殷汝耕(先)、殷庆余(后);补充总队总队长李宝章。后大部改编为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警防队。

(3)伪冀东道警防队。1937年组建,驻唐山市、滦县、丰润等地,司令部在唐山交通大学院内。属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翌年2月改编伪冀东道公署。警防队司令为张维相。警防队辖一个守卫大队,司令为张维相(兼)。守卫大队辖四个区队,每个区队辖2个大队,大队辖中队。该部于1941年改编为华北治安军。

(4)伪华北治安军。1939年10月开始组建第一、二、三3个集团。第二期从1940年10月开始,组建第四、五、六3个集团。以上6个集团都驻唐山市域。第三期于1941年11月开始,组建第七、八、九3个集团,1个教导集团。其中第七和第九集团曾驻唐山市域。同时伪治安军又收编伪皇协军和伪冀东警防队,编成第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3个集团。其中第一零一集团(后改称第十集团)曾驻唐山市域。三期组建了13个集团,每个集团(相当旅)辖2至3个步兵团,每团约1200至1500人,另建有治安军直属的1个炮兵团,1个步兵教导团,8个独立团。伪华北治安军于1943年12月,奉汪伪政府命令一律改称“绥靖军”,将各独立团并入各集团。伪治安军的主要任务是:担负华北地区特别是冀东地区的“安全”,从而确保华北与满洲地区的通信联络和交通运输。并在唐山市区设有统帅各部的“唐山行营”,行营主任杜锡钧,副主任王斌,参谋长刘格忱。在滦县城内设有“唐山行营前进指挥所”。

 (5)伪唐山警备大队,驻唐山市区。1939年组建,隶属唐山市公署,大队长于文成(伪市长兼),副大队长张心存。辖4个中队:第一中队长王鹏飞,第二中队长曹永华,第三中队长赵佑,第四中队长赵明山。各中队辖若干分队。

(6)伪保安司令部,驻唐山市内。原为冀东保安司令部。1944年7月,隶属于伪特别区行政公署,改称特别区行政公署保安司令部,由特别区行政公署主任姜凤飞(先)、袁规(后)兼任司令,辖若干保安团分驻各县。该部于1945年8月随日本投降而解体。

(7)伪冀东警备团及其他伪军。伪冀东警备团驻唐山市区,副团长吴隆盛,1943年辖2个大队,大队辖2个中队。其他伪军:伪唐山市城子庄保卫团,团长莫辅亭(1935年);伪唐山市越河保卫团,团长刘俊丰;伪唐山市宪兵大队驻冀东道公署院内。大队长施泽沛(1942年)、郑俊生(1944年)。伪唐山华北宪兵第一团,团长袁香岩(1944年);伪唐山警防团,团长袁规(1944年)、徐澍强(1945年)。

(8)伪满军华北临时派遣军司令部。司令部驻唐山市马家沟。抗日战争后期,日本侵略军为了挽其苟延残喘的败局,从伪满洲国派遣数支步、骑兵部队(简称“伪满军”)进犯唐山市域,司令官吉林(中将),该部辖3个旅:①骑兵旅(代号“铁血部队”)旅长韩周(上校)。旅部驻奔城,辖2个团:骑兵第四十七团,骑兵第四十九团,分驻胡各庄、习集庄、曾家湾、大新庄一带;②步兵旅(代号“铁心部队”)旅长栗野重义。旅部驻野鸡坨。辖3个团:步兵第二十六团,驻榛子镇;步兵第二十七团,驻杨店子、野鸡坨;骑兵团,驻野鸡坨。是年3月以后,伪满洲国又陆续派几支部队进犯唐山市域,均属伪满军华北临时派遣军司令部;警护团(代号“铁华部队”)驻北宁线天津至唐山3个团的兵力;③警护旅(代号“铁轮部队”)驻唐山至山海关铁路沿线。

节选《唐山抗战伤亡损失纪实》

主办单位:中共唐山市委党史研究室
冀ICP备15024999号-1

网站地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