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伪军对滦县的文化侵略

发布时间:2018-03-26  作者:陈发  来源:政协唐山文史网
分享到  

日伪政权在冀东地区的文化教育政策,是和它的军事、政治、经济侵略密切相关的。滦县和冀东其他地区一样,日伪在文化教育领域,推行了一系列奴化教育和反共欺骗宣传,借以达到其“掌握民心”的政治目的。在教育行政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中,教育大权都控制在日本顾问手中,使教育为日本侵略政策服务。各级学校,日语被列入必修课,经书和修身是主要课程,历史、地理被篡改歪曲,凡有爱国思想的内容全被删掉。用宣传封建主义的奴化道德为手段,磨灭学生和民众的反抗意识,使其甘当日本统治下的顺民。

一、对学校教育的统治和破坏

19378月统计,滦县中等学校有:省立师范学校1所(即省立三师,时称冀东滦县师范学校),教职员37人,学生12个班680人,教育经费88920元,校舍451间,图书98010册,仪器标本5145件,校具9885件,毕业生880人,升学者120人,就业者700人,赋闲者60人。县立师范学校1所,教职员16人,学生106人,教育经费19902元(《冀东日伪政权》541页)。县立中学1(一中),教职员17人,学生163人,经费20128元。私立男子中学3处,学生1202人,教职员62人,经费62820元。私立女子中学2处,学生403人,教职员30人,经费26558元。此外,有县立小学28处,乡立小学2处,私立 小学13处,公立初小525处。合计小学共593处,学生29427人,教职员935人,经费325737元。社会教育方面,有新民教育馆2处,民众学校15处,图书馆1处,阅报处35处(《河北省滦县及唐山市事情调查》234~236页)。

在上述各级各类学校中,日伪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统治:

(一)思想统治

思想统治的根本是“防共”。《冀东教育厅第二届直辖校校长会议拟定防共原则案》指出:

查防共意义之重要,尽人皆知,无待叙。惟关于学生部分,为预防青年学子误蹈歧途起见,尤应严密防闲导入正轨。”对学生“1.考察言行,各级学校在授课时,对于学生言论行动,均应严密查察,勿使有共产学说之倾向。2.调整思想:各校应于课余,利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使其思想正确,勿令荒于闲逸,免于共产党徒以引诱之机会。3.检查读物:各学校学生阅读刊物,应由训育人员随时检查,不得涉及共产党文字,否则没收销毁,并予以相当之惩戒。4.联合家庭,各学校与学生家属,应随时联络,对学生在家庭之读物,施以检查,俾学校与家庭通力合作,以防共产党之诱惑。(《冀东日伪政权 》545)

 

1936110,冀东防共自治政府颁发《关于散发<防共浅说>的训令》(《冀东日伪政权》535)19386月,各地各校颁发《防共要义》一书,每县3000份,“发各机关团体人员,各学校教职员学生,乡镇长等” 。(《冀东与日伪政权》565)

1941年伪教育部《推行训育方针八条之具体办法》如下:

(二)强加日语课程

训练

目标

具体办法

结果

提倡

旧道

1.注重校长教师人品并以旧道德以训练

2.校长教师以身作则实行以为儿童模范

3.由学校制定实施办法并设实施周间以求逐步力行

4.与学生家庭取联络以互相考查学生之行为是否遵行学校训育实施办法

5.礼义廉耻孝悌忠信校长教员厉行以身作则

杜绝

容共

思想

1.各校每月举行兴亚奉公日,彼时校长教师讲演共产党之破坏农村残害人民之行为

2.利用各种纪念日集会由各机关讲演兴亚灭共之意义

3.训练校长教员使用了共产主义之不容于中国之伦理社会

4.校长教员皆互为联系或单觅妥当之保证人以杜绝思想不良分子之侵入

5.使学生明了共产党破坏家庭农村为人类之公敌发扬家庭之精神

193712月,冀东防共自治政府通过伪冀东教育厅通令,实施“冀东各中等学校添授日语科目”,“并在唐山设立日语教员养成所一处,专资造就此项师资”。同年8月,派往滦县日系教员有:坂本久荣(月薪160)、大竹直治(省立师范月薪160)、浦富勖(月薪180),田原九郞(县立师范月薪170)

193511月,派往滦县简易师范的日语教员为三义日出丸,月薪72元,教授学生430人,每周授课1小时。派往县立中学的是佐佐木正纪。

193810月,派往省立师范的日语老师是仲留四郞,月俸180元,及大竹直治;派往简易师范的是川边良一,月俸170元;县立中学的仍是佐佐木正纪,月俸160元。

 

当年在滦县简易师范读书的李越之、张礼泰的回忆文章,可以印证当时的情形:

冀东大暴动之前,我俩都在滦县简师上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国进入抗日高潮。早就陷入敌后的冀东人民,对第二次国共合作、举国抗战,感到精神振奋。当时,池宗墨的汉奸“防共自治政府”,已建立起一套汉奸敌寇的“新秩序”,禁止订阅书报。1938年初,寒假期间,我校同学李春和、庞玉琮订了几期《申报》周刊和《大众知识》,被伪邮检发现了。两位同学遭到日本宪兵队的拘捕审讯。学校内设有日语课,由日本人任教,实际上日语教员田原九郎就是安插在学校里的一个特务。经常在上课时检查学生的书桌和陈放在窗台上的书籍。还以查宿舍联系学生感情为名进行“视察访问”,侦察学生有无抗日活动。驻守滦县车站的日本宪兵队,曾两三次闯入我校,向学生示威并发出无声的警告。学校的训育主任是主管学生思想的,他虽然是中国人,但发现某同学与外界来往较多时,也会被他叫去追问。然后,来一番训导教育。李越之入校三年被公认是一个循规蹈矩,认真读书的学生。1938年开学后与西门外同学来往较多,训育主任宫慧中多次找他谈话。日语教员还几次搜查课桌和床铺。(《滦县革命斗争史料选编第1辑》载李越之、张礼泰文章《冀东大暴动前的滦县简师》第12)

193810月,伪滦县公署训令,申明日本语已经教育部规定作为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各年级的正科。”“是年,各乡立私立中小学,务采用编审会所统计调查之新教科书,并应遵照前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布之课程标准及教学时间设置日语课。”(《滦县教育志》10)

退休教师沈秀峰先生在他的回忆录《偏凉汀小学生活记忆》中有如下18点叙述,可作为日军文化侵略的生动印证:

1.上小学时发四样书:国文、算术、修身、常识。学简单日语,每天早晨唱“日月光华、旦复旦夕……”和“妻米嘎腰哇……”歌,升旗敬礼。

2.我在小学三年级时(一二年级不参加)在校园开了一个很隆重的大会,老站校董王麟祥、镇长董家祥还有老站士绅、日本宪兵队、铁路站长、县政府的人都参加,县知事雷恒成讲话将老站小学改为扶轮小学,我们这些非铁路员工子女可继续上学。校长董祝三、副校长日本人宇佐美参加。

3.一二年级日语有个日本女教师,好像是居留民会的,三四年级当时学生不多(上大课),宇佐美教二册日语,五六年级加学日本汉文的爱路读本。

4.因为是铁路扶轮小学,有时到铁路边拔草唱《爱路青少年歌》,歌词大致是:爱路青少年,爱路青少年,钢筋铁骨意志坚智勇双全,保卫万里铁轨开辟那储藏富源,政治明朗见青天,青年少年,歼匪无私剿除共产,保卫安全……

5.每天早晨上学从日本宪兵队过得向站岗的日本男的打立正,女的鞠躬。见到老师说:“三塞欧哈腰狗杂一马斯”。老师说:“米那桑欧哈腰”。

 

6.跟很多人一起参加过“击灭米英完成大东亚圣战”的游行。参加过两次“庆祝马尼刺()陷落”大会的游行,时隔半年,为啥两次当时很不理解。

7.参加小天作业挖防空壕种蓖麻,包蓖麻籽都交给学校。没有文体活动游戏,下午就是训练。有时来个宪兵队的日本兵当教练,有时来军曹, 一律都是日本口令,连报数都说日语,不会就罚站,打拳头,但不太狠。口令是:“荞子开,米七那米,崩狗”,报数:“依奇、压、桑、酉……”

8.参观日本兵的运动会,看相扑、刺杀、赛跑,跟着拍掌喊好!但必须有节奏。日本校长让我们在滦河洗澡,我们说家里怕淹死!他说:“死啦!死啦!没关系……”其意思是别怕死。

9.看过三次日本电影,一次是专为小学生组织的,都是生产战斗内容,只记得一次是《桃太郎打鬼》。就跟现在的《哪吒闹海》差不多。

10.多次在学校操场参加追悼会,有一次看到一个满金一个花的日本军官挎着大金刀,小胡子,胖墩墩的,也向捧着骨灰盒的日本兵敬礼,我们也都得敬礼,骨灰盒都是普通木盒,约15 厘米见方,上面有字和相片。

11.日本人经常过日本节开会讲话,让小学生也参加,祈祷天皇,向东方敬礼。也很注意中国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放假,反正当时也没什么正规制度,日本人说了算。在当时小学能毕业,文化水平就算高了,有一次七月十三日过鬼节,还让我们看滦河撒河灯,还给我们讲鬼的笑话。人死了是会脱发的。

12.到处搜集碎铜烂铁,也到各处去拣,都交给学校。

13.教室校园到处都贴标语,尤其是有啥举动时,标语内容为:“亲仁善邦”,“中日同文同种,中日满经济提协”,“共存共荣,防共自治”。及常见的“繁荣东亚共荣圈”等。

14.挂旗,有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上面加一黄色三角小旗,写“华北防共自治联合政府”,日本太阳旗,红黄兰白黑旗,阴阳鱼旗。

15.辘轳把胡同日语学校,在戏园子自编小戏,其内容基本是八路军是“土匪”,让我们看,但他们都说日语,我们半懂。

16.在城里参加过一次庆祝“国府还都”一周年的大会并游行,有城里大官和日本人讲话,啥意思也不懂,只感到那次太累了。

17.参加过日本人搞五次“治安强化运动”讲话,参观“剿共战利品”、看漫画,“太平洋大战胜利”,击沉英国太子号航母的相片。给我们讲日本“雷神勇士”。

18.因为是铁路扶轮学校,新站成立爱路茶馆让我们参加,并到铁路喊站,我们小点的到铁路边拔草。参加老站的日本文教社活动,看击灭英的画片。日本人特别看重宣传鸦片战争,我就那时知道道光皇帝、鸦片战争、林则徐的。

 

(三)查封英美籍人在滦创办的各级学校

1941128,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滦县教育志》载:

19423月,伪滦县公署转发上级命令,将英美系及英美有关各国之私立或团体设立之各级学校,即日封闭,听候处理。

194212月伪华北临时政府遵日本主子令,封闭英美等国籍人所办各级学校,并作出处置纲要。《纲要》中明确:

对于已封闭各级学校校长重要职员及学生,应随时调查其思想并注意其行动。……未能复校之各级学校其原有中国籍教职员,经严密考查认为思想行动确属纯正时,得由主管教育行政机关设法录用或予以职业之介绍。(《冀东日伪政权》585)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查封了所有在其控制下的殖民地内英美创办的学校。滦县汇文中学,贵贞女子小学,新光幼儿园都查封了,通缉徐维廉,并把戴教士、毕教士、田牧师等人囚禁起来,然后押往潍坊,强迫他们做苦工。(滦县政协《滦县文史资料第八辑》闫约翰文章《美籍传教士戴珍珠和我的一家》152)

(四)强令订阅亲日报刊

1987年版《滦县教育志》载:

19401011,伪滦县公署训令:“为谋日满华亲善提携及发扬东方文化,共国协力新民运动,更使华人儿童彻底认识日满华三国一体,达成东亚新秩序建设大业起见,《唐山新民小学报》于91 日发行创刊号。通令订阅。”

强令推行《日语读本》挂图。日语读本卷一教材挂图和算术教材挂图,也在强制推行之例,“通知各校应各备一份以使教学之用。”(《冀东日伪政权》584页)

伪冀东道公署发布训令,要求“各校一律购买兴亚读本为修身科补充教材。并另转发教育总署颁给剿共读本分配各校、馆阅读。”(《冀东日伪政权》586页)

(五)向全区各级学校师生“征集飞机献金献铜”

1945年春,伪政府鉴于侵华日军穷途末路,战略物资紧缺,便发出“征集全区各级学校师生飞机献金汇送陆军联络部”的指令。同时,向各级学校师生要铜。偏凉汀小学学生都被迫献金献铜。

二、对社会教育特别是民众文化的破坏

(一)滦县民众教育馆的变迁

民国年间,滦县有民众教育馆,在冀东地区堪称上乘。经过20多年的积累,已具备较大规模。曾任滦县文化馆馆长的张序朱先生有如下记述:

 

民国元年(1912)民众教育馆迁于旧“学正署”(今城小院内)的“明伦堂”内。民国12(1923),滦县建教育局,宣讲所和阅报社一度归并该局,并租用东街民房12间筹组“第一图书馆阅报社”。民国14(1925),又在东街盐店筹设“通俗演讲所”,到民国18(1929),又一律归并民众教育馆。地址在城内东街西口路南,内设四部:即讲演游艺部、阅览陈列部、健康生计部、教学出版部。设馆长一人,各部主任 4人,事务员3人,讲员2人,干事2人。另有“乡村民校教育实验区”、“民众教育研究会”、“禁烟会”、“民众询问处”等设施,占房近30间,当年馆长为张鹏举先生。总之,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止,滦县民众教育馆确实是设施齐全、门类完备,人员内行而热心、事业兴旺而活跃,人称“颇极一时之盛”。

“世界人种模型”和生理标本挂图。

民教馆成立的第二年,添设了陈列室。在1米多高的大玻璃橱箱内,陈列着世界人种模型,共48具。有白种人的美国男人,是西服革履;法国女人,杨柳细腰。黄种人的中国男人,长袍马褂;日本女人,和服木屐。黑面孔的印度男女,都用花布缠头;还有印第安人,皮肤黑褐,花布短衫。少数民族的哈萨克人,手持盾棍,英勇善斗。寒带居住的爱斯基摩人,穴居冰窟。还有一种人,从小把嘴唇夹扁引长,甚至比手掌还长,以为美观,等等。都各有特点。

另外,还陈列着各种人体解剖模型,如骨骼模型,上至头盖,下至肢趾,全身206块,连缀成体,让人一目了然。脏腑解剖模型,肝、胆、心、肺、胃的部位明晰;气管和食道,大肠与小肠也能明显区别。还有几种花柳病、性病的形成模型,有的溃烂不堪,有的脓黄变色。还有胎儿发育标本,按胎儿月龄分装几个大瓶中密封,使人看了增长许多科学知识。

四壁挂有许多彩色图表,如《血液循环图》,《消化系统图》、《骨骼矫正图》、《卫生常识图》、《家用电器须知》及《中华民国大地图》等,不下40多幅,吸引了很多人,有的远在百里之外,也特来观看。

公共体育场和“国术团”。

民国初年,在“魁星阁”(今城小院内)下及原孔庙戟门泮池地方(今城小院内),开辟了公共体育场,起先设有网球、排球场地,继而添置了秋千、滚木、吊环、滑梯、单双杠、石锁等设备。每到夕阳西下,或各个节假日,真是热闹非凡。不过那时候缺乏组织领导,只是爱好者随心所好地进行锻炼。

民国初年,“东亚病夫”的侮辱性称呼深深地刺激了中国人自强自立之心。人们把武术改称为“国术”,以求“强身强志,强民强国”。滦县民众教育馆于民国18年购置了刀、枪、剑、戟、护手钩、三节鞭、七节棍等许多武术器械,供群众习武练功。刀光剑影,好不威武,一时爱好者纷纷而来,武术大为普及。滦县所属赵各庄民众教育馆还组织了“国术团”,以后发展为武术馆。

 

图书阅览和康乐卫生。

民国12(1923),“劝学所”改为教育局。派乡绅吴念祖为民众教育馆馆长,筹建滦县第一图书馆阅报社。接受了原海阳图书院的那些图书。如《畿铺通志》、《文献通考》、《说文解字》、《齐民要术》、《正续皇清经解》、《古今图书集成》、善本《二十四史》、《汉魏丛书》、《知不足斋全书》、《全唐诗》、《四库全书总目》及其他诸子百家杂书,不下五六千册,后又添购了商务印书馆王云五编印的《万有文库》第一、二全集和《辞源》、《辞海》、《词林》、《汉英大词典》、《古今名人大辞典》和《康熙字典》等工具书,连同时代杂书,总共11,000余册。光是《古今图书集成》这套丛书,就包括634册之多。 为了方便民众,部分图书通过手续,还可借出阅读。

到民国18(1929)底,还开展了康乐卫生活动,设立了防疫检查站,在城关附近种牛痘,设立“灭蝇团”,注射防疫针。开办艺术展览,农事讲习会,业余运动会,讲演比赛会,音乐练习会,乒乓球比赛、棋类比赛,十分活跃。常年经费为4000余元。无论设备、规模、活动和影响,在京东一带都是很有名的。

挫折和衰败的两个时期。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寇进关。在日伪的摧残下,将“民众教育馆”改称为“新民教育馆”,在所谓“轴心国”打倒英美的同时,把西方教会学校“汇文中学”撤销,原校长石廷栋安置在“新民教育馆”当了馆长,只办了一个“书报阅览室”和“老车站实验区”,办了一个“妇女识字班”。不到一年,这个识字班也撤销了(《滦县政协<滦县文史资料>6辑》,109~113)

(二)提倡尊孔祀孔 旨在培养奴隶道德 磨灭民众的反抗意识

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成立后,一直遭到民众的强烈反对,甚至一些伪县知事竟也声明辞职。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和统治思想,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打出尊孔祀孔的旗号,麻痹民众反抗日伪的意志。1936220日,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公布《祀孔典礼办法》,恢复封建王朝的祭孔典礼仪式,兴修孔子庙堂。

(三)严格审查读物 剔除带有反满抗日和共产思想的宣传品

在学校,伪教育厅规定“中学学生课外读物指导案”,中心指导思想是凡课外读物“须不含有共产及党化之色彩”“须不得含一切不正当邪说”。(《冀东日伪政权》546)。对市场上的流行鼓词、剧本、年画也严加审查,“对于内容卑污有伤风化或有碍邦交者,概予禁止销售”。(《冀东日伪政权》551)强制订阅购买《防共要义》和“兴亚”“灭共”读本。

(四)以“保民养民教民”的高调进行欺骗宣传 推行“三光”政策

日伪在“促进新国民运动”的旗号下,制定《推行新国民运动实践要纲实施细则》。在《细则》中确定“四大目标”和“三原则”所谓“四大目标”是:“剿共建国”、“增产救民”、“肃正思想”、“革新生活”。所谓“三原则”是“保民养民教民”。

 

其中关于剿共建国方面,有如下6条:

1)积极灌输反共知识,“期使明了共匪为害之真相及目前防共之急需”。

2)积极训练反共之思想。

3)以“剿共建国”为题进行演说比赛会。

4)征集“剿共建国”之论文并酌于奖励。

5)张贴“剿共建国”之标语,促进“剿共”之精神及力量。

6)利用假期酌量组织“剿共”宣传队,广行宣传以唤起民众自动实行“剿共”运动。(《冀东日伪政权》587)

三、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1942年日寇实行“强化治安”,“三光”政策,将青龙山划为无人区,集中重兵围剿,420日,日伪军以重炮轰击青龙山顶,山上历史建筑毁于一旦,变成废墟瓦砾,庙会从此停止,山上山下一片荒凉。(滦县政协《文史资料第8辑》,王轸堪文《青龙山》169)

原伪满洲国军铁石部队步兵二十六团团长刘德溥在其回忆录中供认,1945年“有一次在榛子镇东北方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了一万多斤粮食和百余套军装,四五百双洒鞋,缝纫机数架及千余件铜器(大多是铜佛及其他铜制品),我们便作为‘战利品’,全部抢运回来”。

(党史研究室编《滦县革命史料选编第2辑》149)

主办单位:中共唐山市委党史研究室
冀ICP备15024999号-1

网站地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