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四十载 英雄城市铸辉煌

发布时间:2018-11-09  来源:唐山市人民政府网
分享到  

改革开放40年来,唐山从震后废墟中崛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9倍,工业增加值增长86.9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86倍,城镇化率提升44.83%……交通畅达,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数字,看似枯燥,却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40年来,唐山都取得了哪些成就和宝贵经验?哪些让我们热血沸腾又有哪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一组组数据“数说”一下改革开放40年来唐山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成就。

一、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经济总量规模快速增长。197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仅有29.1亿元,之后实现跨越式发展,1988年上升到100亿元,2001年上升到1000亿元,2005年超过2000亿元,2011年超过5000亿元,2017年首次迈上7000亿元新台阶,达到7106.1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017年比1978年增长65.9倍,年均增长11.4%。自2005年以来,全市经济总量始终占据全省第一的位置,多年来一直位于全国城市前三十强。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显著高于全国水平。2017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290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88倍、全国平均水平的1.51倍,按不变价计算比1978年的526元增长46.9倍。2013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856美元,超过世界银行标准进入高收入地区行列。

财政实力大幅提升。1978年,全市全部财政收入3.4亿元,1986年突破10亿元,2003年超过100亿元,2011年越上500亿元,2017年达到733.0亿元,是1978年的213倍,年均增长14.7%。随着经济发展和地方财力的增加,全市公共财政支出能力也不断增强。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0.3亿元,财政支出662.6亿元,是1978年的336倍,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

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多元主体竞相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我市不断深化各领域改革,促进三次产业、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培育壮大非公有经济,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1978年,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28.7:59.5:11.8。199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并迈上30%的台阶,2006年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首次低于10%,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为8.5:57.4:34.1。全市经济增长的动力经历第一产业主导、第二产业主导两个阶段后,于2014年左右进入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经济所有制结构多元化。改革之前,全市只有全民、集体两种所有制经济组织。改革之后,尤其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蓬勃发展,在完善市场机制、稳定经济增长、调节经济结构、吸纳社会就业等方面做出了最重要贡献,全市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2017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4885.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8.8%。

城镇化加速推进。1978年,全市户籍人口558.5万人,城镇化率仅为16.8%。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系列政策推动下,特别是产业结构发展的推动,城镇化进程逐步加速。2001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40%,2008年超过50%,2017年常住人口达到789.7万人、城镇化率61.64%,比1978年提升44.83个百分点。城乡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由1978年的2.93:1缩小到2.24:1。

就业结构深刻变化。1978-2017年,全市就业人员从245万人增加到439万人。就业渠道快速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1978年,三次产业就业比重为62.6:24.0:13.4。1992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首次低于50%。2006年,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2016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首次达到三分之一。2017年三次产业就业比重为27.9:38.2:33.9。

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产品供给由短缺走向丰裕

从1978年到2017年,全市累计投入固定资产投资4万亿元进行产业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产品供给由短缺到充足、由数量走向优质,基础设施突破瓶颈实现全面、快捷、安全。

农业基础地位巩固。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施行,取消农业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支农惠农强农政策的不断实施,农业生产条件极大改善,农村经济向高产、生态、绿色、特色方向发展。2017年,全市粮食总产量288.83万吨,蔬菜产量917.57万吨,干鲜果产量140.38万吨,水产品产量46.55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59.4%、45.5倍、23.3倍和6.3倍。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快速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4.1%。

初步建立现代工业体系。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已建成以精品钢铁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现代化工产业、新型建材及装配式住宅产业为支柱产业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供应基地和工业重镇。2017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331.6亿元,比1978年增长86.9倍;钢材产量1.19亿吨,占全国的11.4%,世界城市中排名第一位。科技创新正在引领工业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到78.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7.5%和11.8%;动车组产量432辆,城市轨道车辆产量746辆,工业机器人产量2074套,锂离子电池产量2445万只。

基础设施支撑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四通八达。2017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8万公里,比1978年增长7.3倍,其中高速公路从无到有达到638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达到1267公里;唐山港1992年正式运营,2017年底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实现通航,货物吞吐量达到5.7亿吨,跻身全球沿海港口第5位、全国第4位;三女河机场2010年通航,通达城市21个。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201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953.7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120.8部/百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93.5万户,固定宽带、移动宽带互联网用户复合普及率达到100%。

四、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对外经济新格局逐步形成

我市积极把握全球化机遇,充分发挥沿海港口优势和环东北亚区域优势,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方位扩大开放,深入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由内陆资源型向沿海开放型转变。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底,我市已与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进出口总额由1993年的5172万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99.1亿美元,累计增长191倍,年均增长24.5%。出口总额由1993年的5172万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54.7亿美元,累计增长105倍,年均增长21.4%。出口产品总额中,初期以初级产品为主,目前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形成了钢材产品、机电产品、装备制造业产品、陶瓷产品四大出口门类。

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86年,我市第一家三资企业注册成立。到2017年末,全市实有三资企业402家。全市历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64.5亿美元,2017年当年达到16.1亿美元,香港、日本、美国是我市主要外资来源地。随着全市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外商投资领域由过去单一的制造业逐渐向多产业领域发展,2017年服务业外商投资占全市比重达到25.3%。

实施“走出去”战略。全市境外投资中方实际投资额累计23亿美元,其中2017年达到4.2亿美元。对外投资范围遍及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唐钢塞尔维亚钢厂成为我国与中东欧国际产能合作的样板工程。

对外交流日益频繁。2017年,共接待来唐参观访问、旅游观光、探亲访友、洽谈贸易和从事各项活动的外国和港澳同胞11.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6698.9万美元,分别是1995年的9.0倍和10.8倍。

五、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人民生活富裕安康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全体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进入新时期,这一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社会全面向高质量小康迈进。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收入连续跨越式提升。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元,1987年超过千元,2005年超过万元,2015年超过3万元,2017年达到36415元,是1978年的99.5倍,年均增长12.5%;197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元,1993年超过千元,2012年超过万元,2017年达到16229元,是1978年的129.8倍,年均增长13.3%。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均平均工资从1978年的585元,提高到2017年的64627元,年均增长12.8%。居民财产性收入由无到有、从少变多,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占全部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到5.81%,人均住户存款达到66811元。

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长,居民消费层次由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转变,消费理念由生存型逐步过渡到发展型、享受型,生活品质显著提高。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17.2亿元,比1978年增长286倍。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57.1%下降到23.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25.0%,均步入联合国“富足”阶段标准。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1980年的3.2平方米增加到33.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1995年的23.2平方米增加到34.2平方米。私人轿车保有量达到111.8万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的家用汽车数量分别达到57辆和50辆。

社会保障日趋完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民医保基本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了全覆盖。2017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居民与城镇职工分别为334.9万人、229.8万人,分别比2010年增加160万人和67.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6.2万人,比2010年增加10.9万人。城市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月550元,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年3912元。

六、社会事业全面繁荣,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四十年来,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市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日趋协调,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极大提高。

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普及义务教育,教育设施不断完善,居民文化素质大幅提升。2017年,幼儿园在园幼儿22.5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8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3.9%,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7.4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12.3万人。每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由1978年的2.1人提高到156.1人。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由1978年的不足1%提高到10%以上。

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疗卫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2017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677个,比1978年增加1772个,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50张,比1978年增加3.43张;卫生技术人员4.6万人,是1978年3.3倍,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9万人,注册护士2.0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367人,比1978年增加1.124人。

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体事业欣欣向荣。2017年末,拥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影剧院39个,文化馆、群艺馆15个,博物馆、纪念馆18个,公共图书馆13个。有线广播电视覆盖率100%。公开出版报纸、期刊19种。世界文化遗产1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95处。年末拥有体育场地799个,体育馆153座,标准游泳池(馆)26个,公共健身器材8742套,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93平方米。

科技事业创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科技创新活力稳步提升。2017年,全市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9家、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46家、省级院士工作站26家;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82.2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16%;发明专利年授权量从1991年的4件上升到640件,截止年底有效专利1.44万件,有效发明专利2590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28件。

七、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谱写新篇章

改革开放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绿色发展理念得到全社会的认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列入“五位一体”总布局以后,全市以建设“美丽唐山”为奋斗目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生态保护投入力度明显加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能源回收利用普遍推行,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从无到有,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广泛用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2017年,全市能源消费量8722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77.8%,远远低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215.7%的增速,全市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43.7%;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量比2012年减少1600万吨。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根本,环境治理投入和管理力度不断加大,全市大气、水和土壤污染治理不断取得新成果。与2013年相比,2017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不达标水体明显减少,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空气质量二级及优于二级天数增加99天,PM2.5年均浓度下降42.2%,森林覆盖率提高3.7个百分点。

人居环境日趋美好。积极改善城乡生活环境,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和市容环境卫生整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格局逐步开启,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2017年,全市城市居民集中气化率、自来水普及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7.7%;绿化覆盖率达到40.7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9平方米。

四十年砥砺奋进,四十年春华秋实。数字,客观展现了40年间唐山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也激励我们更加发愤图强,努力作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唐山人民将遵循总书记“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最前列”的重要指示,以改革开放再出发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事业进步,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放创新包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而努力奋斗!

主办单位:中共唐山市委党史研究室
冀ICP备15024999号-1

网站地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