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峪惨案纪念馆

发布时间:2021-05-14  来源:唐山党史网
分享到  

     潘家峪惨案纪念馆位于丰润区火石营镇潘家峪村。

潘家峪是腰带山中的一个山村,是冀东抗日根据地腹地。正因为如此,潘家峪也就成了日军“扫荡”的重点地区。从1938年夏季到1940年底,敌人围攻潘家峪就有130多次。1941125日拂晓前,驻唐山、丰润、遵化、玉田、迁安、滦县等16个据点的3000多名日伪军,在日军指挥官佐佐木二郎的率领下,将潘家峪团团包围起来。他们将伪军全部安排在四周的山上站岗,日军则进入村中,用枪托、刺刀把人们全部驱赶到位于村中心的西大坑。西大坑长30米,宽10余米,周围是一人高的石坝。当时坑底有一尺多厚的积雪。因为人多,连坑边都站满了人。日军见西大坑警备不便,就临时改变了主意,将人们赶到了地主潘惠林的大院。这里是日军屠杀群众的主现场,分东、中、西三院,前后三层房,四周是一丈多高的院墙。院内已经铺满浇了煤油的松枝柴草。周围院墙上站满了荷枪实弹的日军,土堆和平房顶上也架起了机枪。随着佐佐木的嚎叫,日军点燃了柴草,机枪、步枪一起向群众射击,手无寸铁的人们陷入了浓烟烈火和枪林弹雨之中。英雄的潘家峪人民用血肉之躯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抗争,大家一起冲向大门。在日军机枪的扫射下,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涌上来,又倒下,又涌上来……潘国奎、潘树林等十几个人从东院北门冲出大院,侥幸逃离虎口。与此同时,日军又从村外南山坡搜出了32人,在南岩子上杀害了他们,又用刺刀将尸体挑下山崖,放火焚尸。屠杀一直持续到傍晚,日军才退出了潘家峪。在这次惨案中,日军共屠杀无辜群众1301人,烧毁房屋1398间,所有财物被抢掠一空。

惨案发生的第二天,冀东军分区党政领导率领十二团的官兵来到潘家峪,带来大批粮食、衣物、药品,挨家挨户地慰问、安抚。当时就有12名幸存者参加八路军,进入复仇的行列。59日,冀东党政领导在火石营村召开各村群众参加的追悼大会。会上,冀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刘诚光庄严宣布“潘家峪复仇团”成立。1942718日,复仇团与十二团战士在迁安县甘河槽设伏,与敌激战5小时,全歼150名日军,俘虏100多名伪军。潘家峪惨案的直接策划者佐佐木二郎被潘家峪复仇团的战士亲手击毙。

为纪念先烈,教育后代,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县三级投资建设惨案纪念馆。1997812日动工建设,19981130日完工。2006年至2009年丰润区委、区政府又出资对潘家峪惨案纪念馆进行改展。

纪念馆坐北朝南,坐落在村中部。东面隔河与“潘家大院”相望,南、西、北均与大道相连,占地面积4.5亩,建筑面积1246平方米。整个建筑为灰白色二层楼房,朴实大方,庄严肃穆。纪念馆结合地形特点,采用不对称布局,将主入口设在道路一侧,墙上书有原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题写的“潘家峪惨案纪念馆”馆名。入口广场用导向性很强的大台阶把参观者引入由6米高石墙围合的半封闭院落。入口处树立一组中英文纪念碑文,标明时间、事件与纪念馆建设主题。内庭院中墙面沉重、封闭,表现出历史的沉重。中心设置枯树雕塑,整个院落给人一种寸草不生的荒凉感,空旷、寂静、萧瑟。由院落进入主馆的序厅,再由序厅向下半层进入表现惨案整个发生过程的一层展厅。展厅顶部全部涂为灰色,采用声光电等展示手段,让观众感到气氛恐怖、压抑。顺展出流线沿楼梯步入二层主展厅与尾厅。二层展厅以表现惨案后潘家峪人民及复仇团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内容。尾厅展示了今日潘家峪人民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尾厅顶部全部涂成红色,形成与一层主展厅强烈的明暗对比,喻示着从黑暗走向光明。步出尾厅到达二层平台,可凭栏远眺河对面惨案发生地“潘家大院”的全貌,凭吊死难的同胞,也可进入放映厅观看珍贵的历史音像资料。走出展厅,迎面为18米高的钟塔,寓意“警钟长鸣”,警示人们不要忘记发生在这里的悲惨一幕,更企盼未来世界和平。

2001年6月,潘家峪惨案纪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主办单位:中共唐山市委党史研究室
冀ICP备15024999号-1

网站地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