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网站首页>主题活动>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
1938年冀东人民抗日暴动的世界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0-07-17  作者:张树明
分享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面对法西斯势力的残酷屠杀,各国民众奋起反抗。在特定时期和地域内,如火山爆发般的武装暴动或起义是重要的形式之一。这些武装暴动或起义遍及世界各地,贯彻反法西斯战争始终,对牵制、消耗、削弱乃至最终击败法西斯势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8年7月肇始于河北省东部的民众武装大暴动即是其一。暴动消灭了大批日伪军政人员,解放了多座县城,基本摧毁了冀东的敌伪乡村政权,沉重打击了敌伪的统治。

在新的历史时期,从世界历史视角重新定位与审视冀东人民抗日暴动,特别是通过与他国反法西斯民众起义相比,我们可赋予其新的历史意义与地位。

2018年唐山市纪念冀东人民抗日暴动80周年活动现场

世界历史视角下冀东人民抗日暴动的历史地位

爆发时间最早。冀东人民抗日暴动于1938年7月初爆发,持续到8月中旬,在40余天内席卷冀东大地。而1938年的世界,德、日法西斯势力正处于迅猛上升期和战略进攻期,正义力量屡屡受挫,反抗法西斯根本无从谈起。就中国来看,国民党正面战场连续失利,苦于战略防御;共产党敌后战场刚刚开辟,百废待兴。在此国内外背景下,冀东民众逆势而上,掀起了武装反抗的大潮,开启和引领了世界范围内民众武装反抗法西斯的历史潮流。

暴动规模最大。一是体现在地域规模:暴动遍及冀东22县广大城镇乡村,总面积近33万方里(约8万多平方公里),涵盖人口6247590人。二是体现在人数规模:暴动组建了拥有10万人枪的武装力量“冀东抗日联军”,直接参与暴动者达20多万人。与二战末期发生于欧洲的几场民众武装起义相比,冀东人民抗日暴动在地域和人员规模上占据明显优势。

领导力量极其高效。冀东人民抗日暴动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领导、国共合作为基础,各党各派抗日力量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谋划、发起和展开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领导核心、骨干力量、组织中坚和方向引领的重大作用。这得益于1935年后国民党势力被日寇驱逐、中共成为华北第一大党的独特历史地位,得益于中共将国家和民族利益置于最高位置、勇于搁置党派纷争的历史远见。核心领导力量能发挥关键性组织保障、精神引领和思想塑造作用,有利于凝聚力量,实现决策的集中统一。中国共产党建立了高效、顺畅的自上而下的多层级大暴动领导体制,即中共中央、中共北方局和冀东党组织。暴动的战略决策作出后,河北省委和冀东党组织全力以赴加以实施,以有限的人力物力,且在刚刚遭受国民党毁灭性的组织破坏后,仍能领导发起如此规模的民众武装大暴动,足以证明了党中央路线的正确、一线组织者的忘我投入以及党组织高涨的威望与公信力。

参与阶层极其广泛,且民众完全独立自主斗争,没有国际外援。其一,冀东人民抗日暴动中,民众爆发出了巨大热情和能量。就上层而言,暴动得到了冀东各党派势力的同情与支持。就下层来看,社会基层民众自发或基于党派组织的动员,致力于抗战救亡事业。其二,暴动是在没有外援的不利环境下完全独立自主的对日斗争。暴动发生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之前,各国仍基于各自国家利益,绥靖法西斯为主,英美等国际对华援助不见踪迹。援助中国抗战的德、苏两国所提供的物资、装备、财政、人员等完全给予了蒋介石政府,敌后战场未能得其利,冀东大暴动也不例外。

冀东人民抗日暴动具有浓厚的区域抗战特色,凸显了河北抗战的特殊重要性。其一,暴动是由河北省委直接领导、主要发动和发展于河北境内、以河北民众为主体的群众性武装起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性。其二,冀东身处东北和华北两股强敌夹缝中,远离抗战政治军事中心,弧悬敌后、独立作战,难以得到其它地区的有效策应和支援,斗争条件恶劣、危险性高、压力大,对军民的政治忠诚性、斗争艺术性的要求更高,抗敌斗争更具有残酷性。

冀东人民抗日暴动的历史影响极其深远

(一)短期影响

沉重打击了日伪势力与侵略气势,破坏了日伪的统治基础,振奋了中国抗日军民的民心士气,正面回击了一度盛行的“抗战亡国论”;震撼了世界,多国媒体如美联社、路透社等进行了报道,有助于各国政府与民众更清楚地认识中国抗战事业的正义性、中国民众反抗精神的积极性,提升对中国抗战必胜的信心和支持。

(二)长期影响

暴动的武装力量成为冀东抗战的中坚,建立了冀东抗日根据地,在日寇统治的纵深钉入了一根牢不可摧的钉子,有效地杀伤、牵制了大量侵华日伪军。“冀热辽根据地在八年抗战中经常牵制着10万以上的日伪军,抗击、粉碎了日伪军千人以上的大“扫荡”65次(其中兵力在1万至6万人的26次),累计歼灭日伪军10万余人,有效地配合了全国抗战。”“到日本投降前,日本侵略者用于冀热辽抗日根据地的日伪军总数达17万之多,……冀热辽抗日根据地一个地区牵制的日军占同期用于敌后战场侵华日军总数的14.7%。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暴动所开创的冀东根据地还成为我党具有战略意义的反攻东北的前进基地。抗战胜利后,冀热辽根据地发挥其作为最主要、最便捷的挺近东北大通道的优势,占据先机,抢占东北,迅速掌握了东北情况,稳定了东北局势,率先建立了党中央和苏共中央的联系渠道,为后续党政军力量的大举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并助力中共中央完成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决策的转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铺平了道路。对此,李运昌等回忆说,冀热辽抗日根据地“起了解放东北的先锋作用、桥梁作用、信息作用。”此外,冀东子弟兵也成了第四野战军的主要组成部分。解放战争后期,冀东根据地还组建了数千人的“南下干部团”支持新解放地区的政权建设。

深入研究冀东人民抗日暴动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党和政府更好地掌控重大历史事件的话语权和主导权。首先,冀东、河北抗战的特殊性使我们要对诸如“敌后”、“敌占区”等传统概念进行反思。大暴动后的冀东抗战力量越战越强,对敌战斗始终不息,严格意义上一直是抗战的最前线,“敌后”之说值得商榷。此外,敌人占领的大多只是冀东的城市、交通线及其临近区域,广大乡村掌握在抗日力量手中,因此与其说抗战时期的冀东和河北是“敌占区”,不如更准确地说是“敌我交战区”。其次,冀东人民抗日暴动是在高度危险、异常严酷和极端复杂的条件下发起的,在此过程中,某些人物或事件的处理难免有误或失当。几十年后,政治形势和人民的思想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诸多历史遗留问题也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和反思,以总结经验和教训。当前,民间团体和人士对历史的新认识不断推进,各种观点不断涌现。政府部门通过鼓励、支持和引导历史研究课题和内容,需要掌控历史认识的主导权、话语权,发挥历史研究的积极作用和正能量。

(二)有助于密切台海两岸统一力量的联系,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2015年8月,习总书记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谈到抗战研究时提出,“要推动海峡两岸史学界共享史料、共写史书,共同捍卫民族尊严和荣誉”。冀东人民抗日暴动恰是抗战早期国共合作的范例,从组织策划、民众动员,到协调行动、相互支援,都是在多党派密切合作与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下进行的。如“七七”事变后改组而成的“华北人民抗日自卫委员会”主任由国民党人担任,是空前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动员的暴动力量约7万人,国民党和其它抗日武装约3万人。两岸共同纪念这一历史事例,推进国共两党合写抗日史,有利于深化两岸对话合作机制,增进两岸人民的历史情感。

(三)有助于依托历史背景,开阔京津冀一体化的思路。冀东人民抗日暴动谋划于天津、爆发于河北、结束于平西,地域涵盖了京、津、唐、秦、承五市。各地方的民众武装起义此伏彼起,相互声援,形成了高度协调的一体化进程。在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下,八路军由平西根据地东进,历经北京、天津东部,到达唐山北部,与冀东民众的武装抗日暴动相得益彰,彼此支持,将冀东大地与华北革命斗争联为一体。纪念、宣传和研究人民武装抗日大暴动,有助于秉承历史上京津冀地区在党的领导下协同合作的理念,凸显河北省的历史地位和贡献,探寻以历史传统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的新思路。

(四)有助于增强冀东旅游的红色文化品质。我省红色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冀中地区,冀东开发不足,深入挖掘冀东人民抗日暴动的旅游潜质,可以优化我省红色旅游资源配置,有助于推进京津冀一体化旅游新模式。以暴动景点为核心品牌,将红色旅游镶嵌入唐、秦、承三市原有的旅游框架,可以丰厚冀东旅游的内涵,提升其历史文化品质。将历史融入现实,有所侧重地新建、恢复一些冀东革命根据地原貌,或依托历史真实并运用高科技手段创设典型历史情境,可以使受众以体验式、情景式、浸入式等方式融入历史,将受大众通过红色旅游形成的情感和感悟镌刻在他们的意识深处。

总之,这场暴动由河北省委直接领导,以河北民众为主体,爆发于河北境内并波及到京津地区,影响及于全国乃至海外,不仅体现了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三大法宝的威力,也包含了国共合作、京津冀一体抗敌的历史事实,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本文作者为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张树明教授 。因原文较长,编辑时对部分内容进行了缩减与调整。) 

主办单位:中共唐山市委党史研究室
冀ICP备15024999号-1

网站地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