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网站首页>主题活动>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发展成果的权威著作

发布时间:2020-07-30  作者:何毅亭  来源:学习时报
分享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全面系统呈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带领党和人民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伟大实践中所作出的重大理论创造、重大战略部署、重大思想引领,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成果,是高扬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思想旗帜,进一步学好用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权威著作。
  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谋划治党治国治军的经典之作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不管对现在还是对未来,我讲的东西都不是从小角度讲的,而是从大局讲的。”把这句话用来衡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上运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用来衡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那一篇篇高屋建瓴、深谋远虑的大文章,实在恰如其分。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战略家,习近平总书记站位高远、视野开阔、格局宏大、思想深邃。他同样要求领导干部要注重培养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善于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他在第三卷中明确提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立足这“两个大局”擘画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贯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全部内容,也贯穿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世界文明发展史上,还是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史上,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经过建党以来近百年、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党的十八大以来近8年党和人民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样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是很了不起的。
  但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卷中所指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环顾全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是推动大变局的凸显力量,“东升西降”是大变局发展的主要方向,中美战略博弈是牵动大变局的关键因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进一步加剧了大变局向纵深发展,大幅增加了我国发展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美国对我国进行全方位遏制和打压,从经贸、科技、地缘政治向军事安全、意识形态、人权等领域蔓延,在涉台、涉港、涉疆、涉藏和南海等问题上进行颠覆和破坏活动,抗击疫情不力而热衷甩锅抹黑中国等等。他们的目的,就是千方百计彻底打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可以说,当前我们党面临的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我们科学运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提供了科学指南。这部著作教导和启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引发世界大变局的重要原因,也是引领世界大变局的重要力量。我们要立足大局、判明大势,努力营造、延长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较长时间应对严峻复杂环境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还要善于在深刻把握世界大变局演变规律的基础上,把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的大势和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态势统一起来运筹,把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大势和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动向联系起来谋划,把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势和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协同起来应对,在变局中积极开拓新局,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大局观,交出的一份21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两个大局经世治国的优异答卷。
  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统揽“四个伟大”的创新之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大背景下的伟大实践,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全部实践的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部理论的主题只有一个,这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带领党和人民开拓进取、持续奋斗,在实践上又有许多新创造,在理论上又有许多新发展。这些创新和发展,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有清晰的记录和体现。比如: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系统概括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步走”总体目标;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项根本制度,等等。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卷中,还在外交思想、强军思想,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忧患意识,维护港澳台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所有这些,都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宝库增加了新成果新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卷中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一段时间以来,有些人议论这个道路、那个道路,有的想拉回到老路上,有的想引到邪路上去。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卷中的教导:“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发展中国家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14亿多人口的国度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西方主导的世界格局中实现中国的和平发展,所有这些都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全新事情、全新探索、全新实践,需要伟大斗争的推动,需要伟大工程的保障,需要伟大事业的支撑,需要伟大梦想的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高度,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卷中指出的:“我们党领导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正在如火如荼进行。”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为亮丽的时代特色和实践底色,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大量事实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越来越彰显,使世界范围内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这不仅对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而且对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和人类进步,都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趋势。
  全面判断当今国际形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中国方案的扛鼎之作
  今天的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今天的人类社会又处在一个风险重重、问题多多、挑战频发的时代,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传统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更加紧迫地摆在全人类面前,“世界向何处去”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秉承“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历史底蕴,坚守“协和万邦”“和实生物”的文化精神,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责任当仁不让担在肩上,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作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不论大国小国,不论发达还是欠发达,在共赢、共商、共建、共享中让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成真。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反映了人类社会共同价值追求,汇聚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最大公约数,为世界大同绘制了蓝图,标注了高度。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主张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和而不同”,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成为引领时代发展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判断当今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历史方位,倡导发起“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全球治理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正确义利观等一系列占据道义制高点的全新理念,作出主动扩大开放、让更多国家搭乘中国发展快车的积极举措,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这样的理念、主张和举措,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都有充分呈现。其中,不论是“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的倡议,还是“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担当;不论是“为国际社会找到有效经济治理思路”的主张,还是“合力打造高质量世界经济”的建议,如此等等,都充分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
  放眼五洲四海,引领世界大变局、顺应时代大潮流、把握进步大趋势,革故鼎新是规律;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合作共赢、坚持开放包容,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体系不是推倒重来、另起炉灶,而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朝着更加真实客观反映国际力量对比现实的方向发展,朝着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意愿与利益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给予我们的理念和启示。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始终是国际合作的倡导者和国际多边主义的积极参与者,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通篇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精深之作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为马克思主义,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理论的始终,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揭示,对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对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真理光芒,充分彰显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
  坚持人民至上。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根本要求。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从“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的庄严宣示到“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的自信自豪,从“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高度自觉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坚定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赤子情怀跃然纸上,令人震撼,深受教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感染人、吸引人、教育人,受到广泛认同和高度评价,根本在于这一思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真正是“人民的理论”。
  发扬斗争精神。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在斗争中发展,矛盾也在斗争中得到解决。人类社会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是这样,世界社会主义五百余年的演进历史是这样,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历史同样是这样,当今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历程更是这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新的起点上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工作》等多篇文章集中阐述了斗争和斗争精神,其他诸多文章中也都蕴含和贯穿着斗争和斗争精神。斗争是客观存在的,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进行斗争怎么能行!不是赢得斗争的胜利,就是被斗争所压垮,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治国理政新境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
  自觉知行合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拿“马克思主义”这个“矢”来射中国这个“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知行合一的实践自觉。比如:认识到“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所以在行动上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所以在行动上不仅旗帜鲜明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要“着力从制度安排上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体制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不仅是时间概念,表明我们已走进了新时代;更是实践概念,用事实证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党和人民知行合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因而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涵养科学思维。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思维是理念的前提,思维科学才会理念正确,才会行动有效。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研究解决当代中国问题的范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他多次强调要学习和掌握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领导干部掌握了这些科学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用以分析判断形势、研究谋划发展、有效推进工作,就能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应当在实际工作中认真体悟、认真涵养,努力掌握它、精通它、运用它。
  (本文系作者在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分党组专题学习会上的主持发言)

主办单位:中共唐山市委党史研究室
冀ICP备15024999号-1

网站地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