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县的抗日大暴动情况

发布时间:2019-07-11  来源:唐山党史网
分享到  

1933年,日寇入关侵占了冀东,从此,丰润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面对这种形势,在我地下党的领导下,丰润人民纷纷起来,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打赌场、砸白面馆,开展武装斗争。1933年农历五月二十四日,左家坞、凹凸、山头庄、杨古塔附近53庄的农民,在地方团董刘品的带领下,集合2000多人,截击日寇由喜峰口开往唐山的157辆给养车。

1935年以后,徐志、周建平等组织抗日救国活动,向广大群众开展爱国驱敌的宣传教育,揭露日寇侵华的罪行和野心,动员学校、矿工发起抗日集会,宣誓救国,印发抗日救国的传单标语。徐志、周建平、王维昕等人经常在四户,南、北夏庄等小学,油印毛主席、党中央有关抗日救国的小册子、“告同胞书”,翻印《义勇军战报》,以激发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救国斗志。杨文汉以卖文具为掩护,串学校向师生做抗日宣传工作。1937年底,红军营长孔庆同到冀东以卖蓖子为掩护,在腰带山、大岭沟、潘家峪等村,开办培训班,训练抗日骨干,为丰润大暴动奠定了基础。


暴动前的准备工作


(一)通过地下党组织联络爱国抗日同情分子。如南夏庄村的爱国分子张九兰,就是经徐志等人的帮助教育参加抗日的。(二)争取民团。王维昕、徐志、苏林彦、杨植三、谷云亭、杨文汉等人,在小学教员中广泛开展抗日活动,通过小学教员千方百计争取民团、打入民团、掌握民团。徐志等在北夏庄一带,组织小学教员联合会会员,与民团交朋友,曹庄子民团王宝堂、东高庄民团符登顺、比古岫民团常庆丰、上水路民团李宝申等人都是由小学教员做抗日宣传后,逐步对抗日有了认识,后来参加大暴动的。(三)在新朋中串联。国持营村张守礼是杨家营村的女婿,利用这个关系,张守礼经常到杨家营秘密串联,使得这个村的马维善、李长荣等120多人参加了武装暴动,后来成为十二团二营五连的骨干力量。(四)暴动前,讲授一些军事知识。如怎样爆破、侦察以及游击战略战术等,还组织一些干部参加实战练兵。如打警察局、砸白面馆等。为了提高作战能力,还办了游击队骨干训练班。当时担任领导职务的赵化一、范作一、郭振军、任永和等,都曾参加过孔庆同在丰润、迁安一带山区开办的游击队干部训练班。


大暴动中三支队伍


1938年7月7日,岩口发起暴动。按照抗日联军李运昌司令员、胡锡奎(王瑞清)主任的部署,首先由孔庆同、魏春波、张志超等人在东高庄起义,树起了“抗日联军第四总队”的大旗。孔庆同任总队长,阎锡九任副总队长。东高庄一个村,当时参加暴动的就有白云生、付万均、刘贵、付万全、刘凤友等100多人,在孔庆同率领下,头顶烈日,潮水般地涌向岩口,同岩口、比古岫、苏庄以及铁厂、西庄、王官营一带的暴动队伍会合,共有400多名基本队员。集合时,孔庆同队长作了慷慨激昂的讲话:“同志们,我们暴动了!从今往后我们就是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队伍。日本鬼子烧了我们的房子,占了我们的家园,屠杀了我们的兄弟姐妹、妻子儿女,我们一定要讨还这笔血债!非把这些强盗赶出去不可!”他的话音刚落,“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不当亡国奴”的口号声震天动地。岩口四总队成立不久,队伍就扩大到4000人。以后按照形势发展的需要,又改编为第一梯队。队长孔庆同,政治部主任王子仪,下辖十一、十四、十五三个总队。第二梯队队长刘锡彤(上水路人)、政治部主任谷云亭(刘家营人),下辖十二、十三两个总队。

7月9日在刘家营、杨家营一带举行暴动。两天后,这支队伍由刘家营小山峪出发,经黑山沟、白草洼、刁新庄在古石城一带活动。此时,丰润县城内民团团长王文龙(字明远,火石营人,与谷云亭有联系)奉命带队到小港一带参加暴动队伍。几天后,在迁西县团汀同李运昌司令员会师。数天后,途经铁厂返回王官营。这支部队扩大到1900余人,编为十三总队,下设三个大队:一大队长李焕章(何家营人)、二大队长姚云祥(即姚四,王官营人)、三大队长杨宝元(李庄子人)。当时徐珍(原名谷甫)为二大队政治指导员,9月铁厂会议后,这支队伍编入第二梯队。

徐志、王维昕于7月6日开始在四户暴动,番号八路军第五支队,先打了七树庄。左家坞商团韩玉福、民团队长刘顺、屠广来等也相继带队响应,三天内就拉起了1000多人。张久兰任支队长,徐志(李德昭)任政治委员,王维昕任政治主任,周建平任联络员。随后,暴动队伍即由四户、三女河到左家坞、沙流河、七树庄等地,边走边扩大,很快形成了一支有3000多人的武装部队,不久五支队又改编为十四总队。

此外,唐山北部、丰润南部,还有刘锡纯、林江、岳武等人发起暴动,编为十五总队,总队长为刘锡纯,副总队长蒋林斋,政治部主任岳武。



暴动以后的情况


从7月6日开始,滦县港北、岩口相继起义,到7月18日开滦矿工起义。抗日联军在滦县、乐亭及丰润、迁安、卢龙和西部的蓟县、平谷等地,建立了三个中心区域。

1938年8月下旬,八路军四纵队党委和冀热边特委以及八路军和抗联的主要负责干部,在铁厂召开会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充分肯定了起义的胜利,决定成立冀、察、热、宁军区,下设五个军分区。还决定成立冀、察、热、宁边区行政委员会,以便统一政权领导,普遍建立各县抗日政权。当时已建起丰、玉、遵联合县,县长刘慎之,以芦各寨为中心开展地方工作,为军队筹集供应。

10月初,由邓华主持召开了九间房会议,做出队伍全部西撤、开赴平西整训的决定。只留陈群、包森、单德贵三个支队坚持游击战争。暴动队伍在西撤途中,不断遭到截击,伤亡很大。面对部队不能过潮白河的严峻形势,李运昌司令员率余部6000多人,经三河、宝坻、玉田,回到丰润左家坞和迁西莲花院、长甸、柳沟峪、滦县杨柳庄一带,决定收容队伍,坚持游击战,恢复发展地方工作。孔庆同带100多人,王宝堂带50多人在腰带山、黑山沟、王官营一带活动。刘锡纯、蒋林斋等60多人在尖山峪一带活动。张志超(特务三总队)带300多人在霍庄、铁厂、东西高庄一带活动。节振国带100多人在榛子镇、腰带山一带活动。苏然带五总队余部、不足百人在丰、滦、迁交界处活动。张兴华在滦河西岸一带活动。大暴动西撤回来后,丰润县境内有数十支游击队,依靠各自熟悉的村庄进行活动。在他们活动的地区,伪自卫团等一些敌伪组织一直未能建立起来。他们一面开展抗日工作,一面不断联系抗联失散人员,使队伍逐渐得到扩大。到1939年9月,部队又发展到4000多人。

主办单位:中共唐山市委党史研究室
冀ICP备15024999号-1

网站地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