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视察唐山

发布时间:2015-11-12  来源:唐山党史网
分享到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一生几度沉浮。1977年7月,再次复出后的邓小平重新担任中央党政军领导职务,并发表第一次正式谈话:“要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有效地抵制了“两个凡是”的影响。随着各条战线拨乱反正的推进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带来的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呼声愈来愈强,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唐山市、天津市视察,先后考察了本溪、鞍山等工业重镇和大庆油田、鞍钢、开滦煤矿等大型企业。他走一路讲一路,“到处点火”。

 

“告诉同志们,他们工作做得好!”

197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参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庆祝活动后,归国途中拨冗来唐山视察。陪同视察的有中国党政代表团副团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彭冲,煤炭工业部部长肖寒,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刘子厚,唐山市委第一书记许家信、第二书记苏峰,以及唐山地委书记张克让。邓小平视察唐山时,正值中央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他的到来,对唐山的工作重点转移和改革开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邓小平到达唐山后,首先视察了开滦煤矿。

开滦煤矿是一座百年老矿,始建于1878年,是中国大陆最早采用西法开采的大型煤矿,制造了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家铁路工厂、第一台蒸汽机车,其声名远播。随着开滦煤田的开发,这里孕育发展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产业工人队伍,“文革”期间,他们排除干扰,自发组织高产,满足了国家生产和人民生活对煤炭的急需,为支撑处于崩溃边缘的国民经济“出了力、救了急、力了功”,成为全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然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使这座中国东部地区最重要的现代化煤炭基地惨遭严重破坏,致使6500多名矿工震亡,2000多人被砸成重伤,3000多台设备被砸被淹,355万平方米地面建筑变为废墟,供电、通风、提升、通讯、排水五大系统全部中断。在震后两年多的时间里,矿工们以顽强的意志抗震救灾,他们边恢复、边建设、边生产,使矿山又以巨人般的雄姿从废墟上重新崛起。

邓小平这个时候视察开滦,是有着深刻历史背景和重要历史意义的。他在东北视察时,也就是来唐山的前两天,他首次提出要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可以说,邓小平胸中正酝酿和描绘着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地震后的开滦,现在建设的怎么样了,邓小平想知道这座中国东部地区最重要的现代化煤炭基地的第一手情况。而此时的开滦正处在恢复建设的关键时刻,面临着国家和用户要煤的巨大压力。地震以后,开滦供应各大钢厂、电厂以及出口的煤炭都中止了。那些远离震区没有直接受到地震破坏的外地企业,却因缺乏开滦煤炭而使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全国最大的钢铁企业——鞍钢因生产缺煤面临严重困难,当时一个友好国家代表团访问中国,也坚持谈别的可以妥协,就是开滦煤供应量不能少。开滦煤如此重要,迅速恢复开滦生产便摆到了一个相当突出的位置。于是在国务院召开的恢复开滦生产的会议上便有了“恢复开滦第一,煤炭影响全国”的说法。邓小平对开滦在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是非常清楚的,所以,他才要亲自来看一看。

上午8时50分,车队缓缓行至唐山矿新建成的职工更衣室西门,迎候在此的开滦党委书记赵成彬、副书记鲁云发,唐山矿党委书记赵明和机关干部热烈鼓掌,欢迎中央首长前来视察。

邓小平身着一套灰色中山装神采奕奕地走下汽车,微笑着向周围的人群不断招手。透过人群,在他的视野里,震后正在恢复建设中的唐山矿尽收眼底。东面是新建成的职工大更衣室,不远处巍巍耸立着三座井架,南面是半永久的办公室,还有几顶帐篷支在那里。

无论是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还是作为几度沉浮的政治家,人们对他是熟悉的。同样,尽管邓小平之前从未来过开滦,但他对开滦这样一座百年佳矿也是熟悉的。1977年10月29日,刚刚复出不久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大会堂听取了煤炭部的工作汇报。会上,煤炭部介绍了开滦“四五”期间产量翻番情况,开滦煤矿“四五”计划末的1975年生产原煤2563万吨,矿井提升能力翻番,五年间累计多产煤炭2000多万吨,平均每年400万吨,相当于年增加两座年产200万吨的大型煤矿,全员效率1.673/工,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效率一倍。这是开滦出煤最多的时候。邓小平问:“为什么开滦这么好?”李先念、纪登奎插话:“开滦工资井上井下不一样,井下工资也不一样。”“最早恢复工程师责任制,坚持各项生产安全规章制度。”邓小平高度评价了开滦煤矿所取得的成绩,对学习和推广开滦经验作了重要指示,说:“大庆经验要学,开滦经验也要学”,“开滦生产翻番、效率1.6吨多,比全国高一倍,肯定是好经验。”“开滦经验不只是机械化,管理上有很多制度、政策,要总结经验,包括按劳分配,包括岗位责任制。”应该说,邓小平对开滦的情况是非常清楚的。

在人们的簇拥下,邓小平走进作为临时接待室的新落成的职工浴室,浴室的规模较大,可容纳1万人更衣、洗澡。在浴室门厅南侧的一间屋子里,临时摆放了长条木桌和椅子,矿领导准备在这里向邓小平汇报。刚坐下,邓小平就问:“这是你们新盖的房子吧?”

唐山矿党委负责人赵明回答说:“这是新盖的职工澡堂子。”

陪同视察的煤炭部部长肖寒一一介绍说:“这是开滦党委书记赵成彬同志,这是唐山矿党委书记赵明同志。”赵成彬和赵明即刻站起来。

邓小平说:“哦,坐下,坐下。”

赵成彬说:“我首先代表开滦职工和家属向邓副主席问好,感谢党中央对开滦无微不至的关怀。”

接着,赵成彬汇报了开滦地震灾害情况和当前恢复生产情况。在听汇报的过程中,邓小平不断地提出一些问题。

当赵成彬汇报到全国支援开滦恢复建设最多达到5万人时,邓小平问:“你们现在基本上恢复得差不多像原来的一样了吧?”

赵成彬回答:“生产系统恢复了68%,住宅恢复了17.9%。”

邓小平听到住宅仅恢复了17.9%时,他加重了语气说:“去年冬天就是勉强过来了,今年冬天呢?你们组织建设的时候要设计好了,速度是不是可以再加快一点?”在场的同志心中顿时涌起一阵暖流。

邓小平问:“你们有几个建筑公司?你们恢复得是不错的,也是不容易的。你们水淹的那些设备有好多是外国进口的吧?”

肖寒回答:“有一部分,综合机械化。”

邓小平继续问道:“叫什么名字?”

肖寒回答:“液压支架,综合机械化。”

邓小平听后说:“哦,综合机械化液压支架。全国分配的就是你们搞得好,还有分配兖州的,分到那里的一两台有好多损坏了,我看这设备就是你们工作得比较好。”

当赵成彬汇报到完成年产2250万吨煤炭的任务很艰巨时,邓小平问:“机器有进口的吧?”

赵成彬回答:“全矿务局目前正用着的有8套从国外引进的液压综合采煤机。”

邓小平问:“我们自己造的有没有?”

赵成彬回答:“我们这里有一套正在组装,还没有生产。”

邓小平说:“今后主要靠我们国家自己制造。引进的机器需要集中使用,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便于掌握技术,便于管理。”

邓小平提出问题的核心是要搞生产的机械化,并逐步实现国产化,发展生产力不靠科学技术是不行的。这段话的背景也要提一下。1977年10月29日中央政治局听取煤炭部汇报时,邓小平拍板进口100套综采设备,国内制造500套。这个问题提出快一年了,他要了解煤矿使用现代化设备来提高煤炭生产力的情况。

当汇报到唐山矿5257工作面最高月产达到19万吨时,邓小平问:“一年要增加20万吨。”

答:“一套综机搞好了,像5257工作面,年产可达到100万吨。”

邓小平高兴地说:“那就不只增加20万吨了,用得好就能每套综机增加20万吨,你们不是准备搞600台吗?自己造500台,600台就是增产1亿2千万吨。”

邓小平问:“你们有进口的,有自己造的吗?”

答:“我们这里有一套国产的,是郑州产的。”

邓小平问:“用得怎么样?”

答:“还没投入生产。”

“哦,还没生产。要看看我们自己制造的技术合不合格,主要靠自己制造,要造500套!”邓小平深情地说:“一套就是一个坑道呵,一个掌子面。一个掌子面好多米呀?”

答:“一个面平均100米。”

“哦,100米,是一个整数,这样坑木就节约了,金属支架可以不用了,水泥支架也可以不用了。这是好东西呀!问题现在就看我们自己制造的合不合格。你们的有一台了,好好用,在用的当中来改。”邓小平叮嘱道。

陪同视察的彭冲解释:“我们自己的还没最后定型。”

“哦,还没定型。”邓小平接着问:“全国哪些厂制造?组装在哪里?”邓小平动情地说:“500套哇,不简单哪!你们这是好消息。要打歼灭战,用到一个矿,比如用到开滦。像我们过去用拖拉机,这个县、这个公社摆一台,那个公社、县摆两台,整个延安地区就摆了两台,两台就放到露天。要集中使用,技术能力掌握得也比较好,配套、修理也比较方便,要打歼灭战。600套应该是先搞几个矿,集中用,不要分散搞。如果是500套,你们(指开滦)该装备多少套?”

肖寒回答:“进口的100套,明年给开滦30套。”

邓小平关切地继续问:“自己造的还没出来,需要到哪一年出来?”

彭冲答:“样机都出来了,最后需要定型。”

邓小平说:“全国应该定型啦!如果上海制造的技术过关了,应该拿这个做标准哪。多数是上海的比较好。”

肖寒回答:“我们已经买了国外的图纸。”

邓小平接着说:“我们已经买了图纸,主要还是原材料问题、电子技术问题。电子方面的问题,你自动化离不开这个东西,我们的合格不合格,有这么些一系列的问题。”

当赵成彬汇报到开滦遵照部里的要求,每个综采工作面已经减到100人时,邓小平问:“外国一个面多少人?”当听到和外国一样时,邓小平接着说:“一样了,就是说同他们一样,维修的拿出来,你应该自己组织维修公司。你一个矿,譬如开滦不够用,你应该几个矿联合起来组织维修公司,小修他自己搞,中修、大修都应该专门地搞,专业化。”

当汇报到几套综机生产不平衡时,邓小平说:“差这么大呀?是不是因为矿山本身条件不同呀?”

赵成彬答:“也有管理问题。”

邓小平听后深有感触地说:“管理的好,管理的不好大不一样。”

邓小平还想了解一些情况,但时间不早了,他最后说:“就谈到这个地方,你们恢复的好,不容易。告诉同志们,他们工作做得好。”{$next}

这时,肖寒又抓时间向邓小平汇报了“煤炭价格太低,工人工资低,福利差,不如电力等系统,但煤炭工人井下劳动强度大,艰苦危险,有的工人一年四季不见太阳,可是现在没有奖金,可否提提煤价,发点奖金,井下班长是最基层独立作战的指挥官,应该实行岗位津贴”。邓小平表示同意。

会后,肖寒向康世恩副总理汇报:“奖金是否可以发?”他即答复:“小平同志同意了,当然可以发”。在后来的1979年1月全国煤炭工作会议上,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对调出统配煤的省、市、自治区给予补贴,平均每吨煤提价5元。实行了吨煤奖、井下班长岗位津贴、增加采煤工人井下津贴等。这些都是邓小平决策的结果,极大鼓舞了广大煤炭工人的积极性,促进了煤炭工业的发展。

汇报结束之后,邓小平边走边看,边做指示:“应该搞柏油的,不能都是土的。土道机械一过,尘土跑到机器里去,对机器保养不利。”

来到一号井绞车房。一号井是唐山矿最老的竖井,曾经过几次改建安装。到解放时,用的是四十年代安装的一台1200马力的电机,提8吨箕斗。后来因为增产挖潜的需要,在大电机旁边成功地并联了一台425千瓦的小电机,搞“双机拖动”。群众称它是“大骡子架辕,小毛驴拉帮套”。没有换大电机,问题就解决了,使这个井的提升能力提高25%。

邓小平听完介绍后说:“好,这样改进好。别的井是否也有改进?”当听到别的矿井也有改进时,邓小平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邓小平视察开滦唐山矿,参观综采设备,体现了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体现了中国的经济和整个社会要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思想。

 

“门窗太小太窄要加大。窗子大了,光线又好又卫生,还节省材料。”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强烈地震,24万人罹难,16万人重伤,百年工业城市瞬间被夷为废墟。地震灾害之剧,损失之重,震惊中外。有外媒称唐山“从地球上消失了”。然而,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全国军民的无私支援下,唐山人民“奋挣扎之力”、“移伤残之躯”,抗灾自救、恢复生产,到1978年,唐山恢复建设已经两年了,恢复建设得怎么样?人民生活是否安定?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一直牵挂着唐山人民,希望抽出时间来看一看。

1978年9月19日,邓小平来了。他从开滦煤矿出来,不顾夏季的炎热,顶着烈日又来到正在施工的住宅小区凤凰楼工地。他一边走,一边看,一边询问楼房建设和层高、面积、造价等情况。陪同视察的市委负责人向邓小平作了简要汇报后,邓小平指着已经建成的四层楼房说:“房间高两米八,高了一些,要矮一点儿,加宽一点儿,扩大一些使用面积,设计工作要搞好。住房搞的不合理是浪费。门窗太小太窄,要加大。窗子大了,光线又好又卫生,还节省材料。门窗要多用钢的,节省木材。”

邓小平接着说:“住宅小区作了规划,煤气管子、上下水道要搞好,还要有洗澡间和厕所,楼前楼后要种树、种草,要修柏油路。”

邓小平问:“一平方米造价多少钱?”市委负责人回答:“每平方米130元。”邓小平说:“每平方米造价130元,造价高了一点儿,造价不要太高,要节省。”

邓小平深入实际,体察民情,为普通百姓的居住从楼房结构到采光、卫生,从煤气管道到进出交通,从上下水到美化环境,都做了细致的规划。

 

“唐钢工人阶级是地震震不垮的、困难吓不倒的队伍。”

 

上午10时许,邓小平又来到唐山钢铁公司第二炼钢厂。唐钢的干部和职工列队欢迎邓小平的到来。邓小平不断地向大家招手致意,并和厂领导亲切握手。

邓小平边走边问陪同的唐山市委第二书记兼唐钢党委书记苏锋:“唐钢在大地震时受损情况如何?”苏锋回答:“唐钢地面建筑大都被震毁,人员伤亡非常严重,但唐钢广大职工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全国冶金系统兄弟单位、人民解放军一起,仅用20多天的时间,就炼出了‘志气钢’。”邓小平听后频频点头表示赞赏,并笑着对大家说:“很好!这就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唐钢在这么严重的大灾难面前,很快就恢复了生产,很不容易。20多天就炼出了钢,这是个奇迹!”这时,他抬高嗓音大声说:“唐钢工人阶级是地震震不垮的、困难吓不倒的队伍。”听到邓小平的高度赞誉,在场的干部职工备受鼓舞。

谈话中,邓小平已健步来到二炼钢厂院内,他问:“这个厂子规模多大?”苏锋回答:“三个30万吨转炉,设计能力90万吨,今年产钢60万吨。”“还没达到设计能力?”“这个厂是刚刚改造完,就发生了地震,1977年3月底恢复生产的。生产主要受铸锭的影响,轧钢机大小,一炉钢水要浇80根钢锭,国家计划上850床轧机,上去之后可以浇6根,这样可以大大解放生产力。再就是炼铁不配套,得用化铁炉化铁,化一吨铁得消耗250公斤焦炭。”

邓小平问:“你们的矿石是从哪里来的?

苏锋回答:“是遵化石人沟铁矿的。”

“距离多远?”

“80公里。”

“冀东不是有大矿吗?”

“100多里,在滦县。”

刘子厚汇报说:“这个厂子要配套,可以发展到产钢150万吨。”

邓小平高兴地说:“那可不少啊!”“那这个厂是你们河北省的啦?”

刘子厚回答:“不是,管理归我们,计划由国家订,产品全国分配。”

邓小平将要离开这火红的生产现场时,勉励在场的干部和职工:“要发扬成绩,为祖国的钢铁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请小平同志放心,我们决不辜负您的殷切期望,坚决把唐钢建设好!”苏锋代表干部、工人当场表态。这时,大家热烈鼓掌,欢送邓小平同志。

“现代化的城市要很干净、整齐、节省。”

上午11时左右,邓小平视察完唐钢,来到坐落在凤凰山下的市第一招待所。他不顾旅途劳累,在会议室里兴致勃勃地听取了唐山建设规划汇报,观看了老市区、新区建设规划模型。他精力充沛,一边听汇报,一边插话问这问那,不时地作指示。

当汇报到新区纺织小区的规划时,邓小平问:“你们有几个纺织厂?”答:“一个纺织厂,一个针织厂,一个印染厂。“你们有多少锭子?“5万。不大嘛,这么个大区,要有好多个纱厂。

当汇报到新区的规划时,邓小平问:“这个区比那个区(指老市区)大吗?”答:“比老市区小,老市区是25万人口,新区是10到15万人口。” “你们这里不是100万人口吗?”答:“还有一个东矿区和郊区,加起来是100万人口。”邓小平指着老市区的规划模型问:“那个高层建筑是什么?”“商业服务楼。”“多少层?”“12层。”

当汇报到绿化问题时,邓小平指示:“你们要重视绿化,房子周围都要种上树。”在邓小平的建议下,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从法律上对公民义务植树进行了规定。

听完建设规划的汇报后,邓小平就市区的规划又作了重要指示。他说:“你们规划中的服务网点少了,普遍的少,太少,电影院也不多。”彭冲插话问:“你们的公路多宽?”有关同志回答:“50公尺。”邓小平接着说:“50公尺?那倒不算窄。好吧,看你们搞起来再说吧。”

邓小平指出:“你们这里的路,震前也是这样子吗?一不整洁,地不平,还脏。东走碰到铁路,西走碰到铁路,布局很不合理,乱得很。”答:“这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京山铁路改线就好了。”

邓小平说:“现代化的城市要很干净、整齐、节省。过去的旧城市一不整、二不洁,布局乱得很,不合理,不紧凑。现代化的城市要布局合理,要紧凑,一环扣一环,既便于自动化,又便于运输。地震是个很大的灾难,但是要把它变成好事,变成干净的城市,干净的生活区,干净的厂区。建设新唐山,市里、厂里都要规划好,要搞得整洁,干净,新建的城市不能脏、不能乱。今天看的厂房不干净,机器也不干净,出不了质量好的产品。马路很不平,很脏。现代化的城市要解决好污染问题,废水废气的污染妨碍人民的健康,也反映了管理水平。现代化的企业自动化程度高,有没有污染,反映秩序好不好,管理水平高不高。日本资本家每天上班就办两件事:一个是清洁卫生,一个是安全。第一是清洁卫生,现在你们这里还顾不上,建成以后,要很干净。刚才说了新唐山的建筑,要美化一点,要异样多彩,不要千篇一律,搞一两个小区后,要总结一下经验,不断改进提高。”邓小平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从战略高度重视城市绿化美化,环境保护,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可持续性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邓小平问:“新唐山建设起来要花20个亿?”答:“19个亿。”刘子厚补充道:“他们是大包干,收入是22个亿,都花了也可以,他们计划花19个亿,现在看19个亿不够。”

邓小平说:“房子的建设,要怎么更美化一点。”彭冲说:“要在‘新’字上做文章。”

邓小平问:“你们钢厂、煤矿的余热是怎么回收利用的?”市委负责人答:“这个有规划。钢厂震前就利用余热供应生产用气和职工住宅暖气,开滦煤矿的瓦斯也准备利用起来,供职工烧饭用。”

听到这里,邓小平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高兴地说:“取嘛,要利用,要给职工用,都要收回来,解决污染问题。对‘三废’要搞综合利用,要不又一个一个烟囱,既污染又浪费。”邓小平叮嘱道:“你们这里有地震,房子要搞好一点,房间不宜太高,要宽一点;使用面积要大一点,利用率要高,四层可以搞到五层,一个区一个区的也可以有不同形状,总的住着要舒服。你们那个高的(指唐山矿新建的职工更衣室)好像很雄伟,实际上并不雄并不伟。大而不当,这是建设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next}

邓小平接着说:“城市建设是一门学问,现在资本主义的管理讲美学,讲心理学,讲绿化,他们种一些花美化环境,尽量美化。这也可以影响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所有工人在现场都感觉很舒适,这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其实这样并花不了多少钱。总之,你们建设新唐山,要很好规划一下,一个区的建筑式样,不要搞一个样。不要用50年代的观点,要用70年代的观点,花钱一样多。”邓小平在指导城市规划建设中大胆吸收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文明成果,注重人民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心理适应、观感和反应,确实是极富远见的。

邓小平说:“不仅你们这里,全国都一样,工厂里的道路颠颠簸簸,要走车嘛。你路不好,损坏汽车嘛,路搞好了,也可以省汽车嘛!”

邓小平说:“你们说一年准备,快过去了,要抓紧。你们设计的住房门窗很小,很窄,而且都是木头的,不好看。这是第一批,要一批比一批好,要总结经验,总的六个字:实用、美观、结实。搞一段要总结一段经验。”这时,市委负责同志插话:“我们现在先开两个小区,搞完这两个小区就总结一下。”邓小平听后表示满意。他又问地下处理得怎么样,并指示:“这个问题一定要考虑到,地下建设一定要搞好。要有总体规划,地下管道的材料要合格,不要粗制滥造,粗制滥造就会加大修理费用。”

邓小平说:“地方可以建许多小厂,比如小五金,总是搞得不好,是全国最缺的,北方搞得不好,包括北京在内。你们唐山要把小五金搞好。”

邓小平指示:“用的木料不要湿,不然一年就翘了,要用些钢材,钢材并不比木料贵,现在我们的木头很缺,你们这里还有钢厂嘛,钢窗要搞好一点。”说到这里,他指着会议室的窗子笑笑说:你看你们这个就有缝,我来就是给你们挑岔子的。你们建每幢房子,每项工程,都要验收,要建立验收制度,要组织专门的验收机构。”这时,在座的同志们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邓小平作完指示后,时值中午,同志们都想和他照个相,作为永久的留念,但考虑到邓小平已连续劳累了几个小时,又不好意思开口。最后还是刘子厚代表同志们向邓小平请求说:“大家有个要求,想和邓副主席一起照个相。”邓小平欣然接受,愉快地说:“好啊!现在就照。”于是,在市第一招待所门前,邓小平先后与地、市党政领导和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午饭后,邓小平不顾休息,又和省、地、市以及开滦、唐钢的负责同志交谈起来。

邓小平问:“你们这个城市平均工资多少元?”有关同志回答:“50多元。”“井下工人的补贴都算吗?”“都算。”

当开滦、唐钢的负责同志谈到计时工资加奖金取消附加工资,有的老工人降低收入时,肖寒插话:“开滦取消了附加工资,老工人反映说,‘新工人笑嘻嘻,老工人降一级。’”邓小平当即指示:“得附加工资的都是老工人,老工人降低收入不行。老工人降低收入首先是不对的,附加工资不能取消,不能减少老工人的收入,就按万里的办法办。”(不取消附加工资,奖金照发。)

邓小平说:“过去升级凭手艺,现在是新技术,将来升级要看掌握新技术。按掌握技术情况,该评几级是几级,老工人可能因文化水平低,掌握新技术可能受到限制,这样新工人可能提得快,这个矛盾必然出现,因为现在的技术不同了。不要看不起新式劳动,看仪表在那坐8个小时也了不起,总的原则不能降低原来收入。”

邓小平接着说:“现在技术跟过去不同了,用手、用眼少了,好多都是靠仪表操作,技术要求高。机械化、自动化,用人少了;人多了,就乱了,反而妨碍操作。因此,要进行技术训练,宁可把三班生产改为四班生产,每班拿出两个小时搞技术进修、训练,对他们不减工资。”邓小平又说:“老工人不是按年龄计算,是按工龄计算。40来岁20多年工龄的人,这不是老工人吗?有的工人年纪很大了,看仪表顶不了啦。”现在,普遍出现知识不够的问题,将来对几级工的要求都会变化的,手工操作算八级工,机器操作就不行了。今后逐步要按掌握新技术来考核的,可以让年轻人成为技术高的工人,有的老工人掌握新技术不行了,掌握现代技术,不能看他们工作轻松,可是责任大,不能出事故啊!新技术和老技术考核也不一样了,但有个原则,无论如何不能降低老工人的工资收入。”

邓小平最后说:“现在实行新的技术考核,体力劳动逐渐减少了,主要靠脑子。煤矿改造,可省下来很多人,鞍钢22万工人,年产七八百万吨钢,经过改造最多10万人,钢可以搞到1500万吨。在西德产600万吨的煤矿,只要900多人,他们都是技术骨干,体力用得很少,主要靠脑力劳动。当然,新矛盾又会出来了,省下来的人干什么?可以用于支援煤矿、新钢厂,但用人也很少,所以要开辟新的行业。建筑队伍也要改造,要建设机械化的施工队伍。总之,新问题不少就是了。”

 

“我们自己的怎么样?”

下午1时许,邓小平一行又驱车前往唐山矿新风井,视察了坐落在这里的综合机械化自移支架厂。视察这个地方是邓小平提出来的。上午听汇报谈到综采设备的时候,邓小平说,你们有这东西在地面可以看吗?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我很想看一看。根据邓小平的要求,安排了视察综合机械化自移支架厂。这是一个占地千余平方米的简易厂房,负责修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综机乳化液泵站以及我国自行研制的自移支架等设备。

当邓小平来到支架厂时,早已等候在这里的唐山矿机电科科长熊恩忠、技术员李伟民和支架厂车间副主任洪万才等迎上前去,赵明向邓小平一一作了介绍,邓小平与他们亲切握手,尔后指着厂房门口的设备说:“这是什么?”

洪万才回答:“这是乳化液泵站”。接着,洪万才详细介绍了泵站的性能、作用和使用等情况。当洪万才介绍到这些设备都为开滦创造日产、月产全国最高纪录出过力时,邓小平显得很兴奋。

这时,邓小平身体略向前倾,看到乳化液泵站上由于长期在井下使用已经模糊不清的外文,用手摸了摸,用浓重的四川口音问洪万才:“这些泵站是哪产的?”

洪万才说;“是1974年从西德进口的,1975年投入使用,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邓小平说:“好!”言语中流露出对开滦敢于采用世界上是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赞扬。

邓小平略微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想什么,很快又说:“我们应该吸收人家的先进技术,自己造嘛!”

洪万才回答:“我们国家已经搞出设计,煤机厂正在试制,产品出来后准备先到开滦试用”。

邓小平说:“它们的性能怎么样?”

洪万才说:“西德产的比较好,用它曾创造过月产全国记录,而且没有出现任何机械事故”。

邓小平又关切地问:“我们自己的怎么样?”

洪万才答道:“国产的还存在一些问题。”

“啥问题?”

洪万才答道:“主要是在结构上还应当改进。西德引进的这套设备流量大,使用寿命长,检修方便,泵外壳注塞是整体的。咱们国产的有的仿造,有的不仿造,仿造的也不全面点。”

接着,邓小平又走到自移支架及其拆装机旁,观看了洪万才操作自移支架的表演。

当听说工人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经过奋战自行设计、研制出了支架拆装机时,邓小平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并不住地点头赞许:“好!好!”

大约1时20分左右,邓小平结束了视察,与在场的工人们一一握手告别,工人们以热烈的掌声欢送邓小平副主席。

邓小平同志视察唐山,极大地鼓舞着唐山人民。邓小平的重要指示,阐明了唐山恢复建设中的一系列原则问题,在新唐山的规划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唐山人民在邓小平重要讲话精神的鼓舞下,在解放军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展开了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迅速组织恢复生产,奋力建设新唐山。经过唐山人民齐心协力的艰苦奋斗,到1978年底,全市工业生产基本恢复到震前水平;从1979年开始进行全面恢复建设,到1986年基本完成复建,市区各类房屋建筑面积比震前扩大了1倍多,各种房屋设计均按抗震裂度八度设防,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完善配套,人均绿地面积已由震前的0.77平方米提高到2.15平方米。震后10年,唐山人民创造了人类抗震史上的奇迹,新唐山巍然矗立在世界的东方。1990年11月13日,唐山市获得联合国颁发的“人居荣誉奖”。

今日唐山,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并获得了“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荣誉称号。面对美好生活,唐山人民有一个共同的心声:小平同志,新唐山建设凝结着您的心血,唐山人民怀念您。

主办单位:中共唐山市委党史研究室
冀ICP备15024999号-1

网站地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