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振军

发布时间:2017-07-26  来源:唐山党史网
分享到  




丁振军,原名丁凯,1913年出生于河北省滦县西坨子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先后在糯米庄、坨子头小学读书,1928年考入滦县汇文中学,后因家庭困难,初中二年辍学,在滦县田庄子普德寺完小任教。1934年春,丁振军被滦县“战区高中速成学校”录取,在学校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毛树德、李明,因从事秘密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离校后,丁振军坚持学习革命理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初,中共京东党组织派丁振军到农村联络抗日积极分子,发展党员。他以家乡坨子头为中心,以小学教员的身份作掩护,深入附近各村,靠同学、亲友的关系,联系一批抗日积极分子。到1935年底,他发展了十余名积极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县委属下的第一个农村区委。1936年,丁振军任滦县县委委员。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丁振军被任命为京东特委特派员,到稻地一带发展党组织。9月,华北人民武装自卫委员会冀东分会成立,他作为代表,参加了在滦县多余屯召开的冀东10县抗日人民代表会议。会后,华北抗日联军冀东游击第一支队成立,丁振军从滦县抽调骨干参加一支队。

1938年6月,中共冀热边特委召开田家湾子会议,决定发动冀东抗日大暴动。丁振军被任命为冀东抗日联军第四总队政治主任,并以冀热边特委特派员的身份, 到蓟县、玉田、遵化一带传达田家湾子会议精神,宣传并组织暴动。

7月6日,冀东抗日暴动在滦县港北率先起义,丁振军以他的大智大勇收编了土匪孙成章的队伍。9月,丁振军随李运昌带队东征卢龙、抚宁,准备到都山建立抗日根据地。西撤受挫,上级决定丁振军返回丰滦迁地区,重新组织队伍,坚持山区抗日游击战争。在他的努力下,193910月,建立了冀东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丰(润)滦(县)迁(安)联合县,辖3个区100余村。不久,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冀东办事处成立,丁振军任办事处主任,代表行署管辖冀东东部政务。期间,他倾注全部心血,在基层开办政权建设训练班,为干部授课。还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深入到冀东东部路南滦县、乐亭地区做大范围调查,调查敌据点的布署、敌我友三方的思想动态,群众基础,干部成分和素质;到迁滦卢联合县所属青龙山抗日根据地,了解九百户一带的“无人区”党组织活动情况,到“人圈”看望群众,与坚持在“人圈”斗争的区村干部取得联系。根据调查情况,写出调查报告,为党组织做决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

1942年6月下旬,冀东地委作出开辟北宁路南地区的决定,派丁振军担任工委书记兼工作团主任,统一领导路南地区的工作。路南部分地区虽已有县级政权、县级武装和群众抗日团体,但距离“要使之成为大块隐蔽根据地”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到达路南后,丁振军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研究。他连续一个多月,走遍了滦县、乐亭的大部分村庄。所到之处,召集各阶层座谈会,了解群众生活、当地党组织和群众抗日团体的活动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决定开办党员干部训练班、组织武装。党员干部训练班受训学员30多人。丁振军又从丰滦迁地区抽调100多名区村干部,经短期培训后,输送到第一线,加强了基层力量。很快又组建了路南抗日武装,以迁滦卢基干队为基础,组建了“晋察冀军区第十三军分区第一区队”,丁振军担任政委,保卫开辟路南工作。区队当时仅有两个连,到194410月完成开辟路南任务时,拥有6个连,下辖3个县支队和“海川支队”,共2000余人。

这时,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开始了,日伪在路南大肆屠杀抗日军民。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中,丁振军主持召开了第二次陈庄会议,制定了路南反“治安强化运动”的斗争策略。其主要做法是,首先到各村组织齐心会,用齐心会的章程,发动组织群众。齐心会章程是“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团结一致打日本。”用齐心会把农村各阶层的人民集中起来。在开辟工作中,丁振军对那些轻视群众工作、以“左”倾行为代替艰苦细致的群众工作的做法深恶痛绝,并给予严肃批评。此外,在各总区发展党员问题上,丁振军的要求很严格,无论环境多么紧张,党员入党,必须举行入党宣誓仪式,这是给新党员的一次深刻教育。经过一年的隐蔽开辟,到1943年初,路南的开辟工作已深入到乐亭沿海,乐亭境内又相继开辟六、七、八、九总区,统辖面积1170个村,绝大部分村庄能够负担抗战义务,为创造平原游击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943年2月初,冀东恢复基本区战役开始了,丁振军配合主力部队在路南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群众运动。首先是组织全区反挖沟运动。日伪军拟在滦县至张各庄、茨榆坨一线挖一条封锁沟,以分割路南新区。为使反挖沟群众运动开展起来,丁振军亲自指挥挖沟战斗,在高官营、古马一线,各区抗日军民针锋相对,分区分段,责任到人,采取谁挖谁填、昼挖夜填,在施工中怠工、鸣枪、造假、遣散各村民工、禁运石料、殴打监工等办法,使日伪防不胜防,有效地破坏了挖沟运动,使日伪妄图分割路南的计划破产。

青纱帐期间,又发起大破交、砸伪大乡、反隋铭福的群众运动。丁振军调动一区队和各县区武装力量,在三五天内,就捣毁56个伪大乡,极大震慑了日伪政权,牵制了路北日伪军。在砸大乡的同时,还领导群众破坏敌人的交通干线和桥梁,割断电话线,使敌人陷入了极大的被动。同时,他发动群众,利用各种宣传形式揭发玉田伪县长隋铭福的罪行,将他赶出了滦县。

这些群众运动的开展,积极有力地配合了基本区的反“蚕食”斗争,锻炼了干部群众,激发了抗日军民的斗志。1943年初到同年夏,为了巩固提高路南人民抗日斗争信心,解除路南南侧敌伪对新区的威胁,丁振军与张鹤鸣等同志设伏打击司各庄出扰的敌伪军后,又以一区队为主要力量,从陆上和海上两路出击,政治攻势和军事相结合,一举攻克南堡伪据点,全歼警备队一个营。夏季,丁振军指挥一区队在晏各庄设伏,歼伪治安军一个营。一区队连续打了几个胜仗之后,形势陡转,内陆村村组织起雇工会,沿海一带组织起渔工会,青壮年组织起民兵队,在此基础上,各村抗日救国齐心会得到巩固,党员、党小组、党支部的发展也水到渠成了。

1943年,路南工委改建为中共冀热边特委下属的第四地委,丁振军任第四地委书记兼专员。他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工作。19447月,丁振军以第四地委的名义开办“路南暑期政治学校”(简称政校),丁振军兼任校长。学员多达200余名,其中大部分是小学教员,还吸收了滦县、唐山敌据点内的学校暑假回乡的知识分子,后来,很多人成了革命的骨干。政校课程适应了知识分子寻求救国之道的迫切愿望,如《社会发展简史》《新民主主义论》、时事政策等,使许多同志树立了新的世界观。丁振军还倡导成立了“路南文化界救国会”(简称文救会)。他对文救会的同志说:“你们的任务,就是发展革命的文化运动和革命的统一战线,搞好抗日民族新文化的建设”。会员们除了集会、游行、贴标语传单、教唱抗日歌曲外,还先后办起《平民日报》《文化阵地》等刊物,创作了一批抗日文学作品,组织起“七月剧社”,有力地推动了开辟路南、巩固根据地的作用,激发了路南军民抗战到底的热情,同时也提高了抗日队伍的文化素质,培养了一批文艺新兵。

丁振军十分注意统战工作,善于团结那些有抗日爱国之心的乡绅、伪职人员。1943年春,乐亭沿海闹灾荒,100余村的18000人的生活十分困难。丁振军亲自请当地乡绅出来献计献策、献粮献款,带头赈灾。经过多方协调,终于把筹集来的钱粮发放给灾民,群众把救灾粮称共产党送来的“救命粮”。

1944年4月,第四地委和滦卢县委在滦卢八区推广挖泄水沟的做法,但由于富户从中作梗,工作遇到阻力。丁振军了解到这一情况,提示区干部要重视统一战线工作,让头面人物出来维持秩序,协调各村关系。区村干部茅塞顿开,发动上层人物组织排涝,结果使这一带过去只能种耐水的稗子和红高梁,排涝后能种玉米和谷子了,农业当年增了产。

丁振军每逢到一个村子住下,他总是找房东聊天,问寒问暖,了解群众疾苦,谛听群众的呼声。同时,也尽可能把村干部请来,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帮助他们解答、解决一些问题。

丁振军作为地委书记、区队政委,在处理军政军民关系方面,表现出很高的觉悟和修养。1943年冬至1944年春的拥军拥政爱民运动中,他与区队长张鹤鸣一起给区干部战士讲部队成长的历史,引导干部战士认识“军队来自人民,服务于人民”的真理,认识群众的力量和地方工作的重要性,对个别军队干部重枪杆轻政权的思想倾向提出严肃批评,对个别刁难威胁区村干部的同志坚持纪律上给予适当处分。为解除一些上层人物的怀疑,丁振军和张鹤鸣在王官寨组织一次区队阅兵,邀请当地上层人物参加阅兵式。因此,昌、滦、乐一带群众称一区队为“路南子弟兵”,区队有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其兵员补充、医疗卫生、军工生产、后勤供给都得到大力支持。

1944年10月上旬末,中共冀热边特委在丰润县皈依寨召开会议,讨论布置减租减息、除奸和巩固抗日根据地工作。丁振军参加了这次会议。敌人获得这个重要情报后,立即调集日军独八旅团和丰润、滦县、迁安各主要据点的日伪军向丰润奔袭合围。会议结合后,丁振军和周文彬各率机关工作人员和警卫部队200人分驻在丰润杨家铺一带的西村(夏庄子)和东村(李庄子)。1017日拂晓,丁部驻地的哨兵忽然发现敌军已逼近村庄,便立即向丁振军报告。丁派人通知周部,两部很快合拢。两支警卫连首先抢占了附近的制高点,形成“人”字形阵地。此时天已大亮,敌我双方展开激战。丁振军、特委组织部长周文彬、特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救国报》社长吕光、特委秘书长李杉等人在山下商量退敌对策。大家认为,应把山上激战部队撤下来,组织力量掩护突围。丁振军命令全体机关人员立即轻装,赶走马匹,烧毁文件,令一区队四连连长朱俊功从山上带两个排掩护机关突围,其余部队且战且退,跟上突围队伍。突围队伍刚冲到一里外的一块坡地中,便遭到迎面敌人的伏击,此时山上部队已全部撤下来,而四面伏敌也一齐涌向这块坡地,双方混战在一起。丁振军大喊:“冲出去就是胜利!”警卫员石顺和勤务员于秀架着久病未愈的丁振军奋力向前,当冲到一个小山坡时,丁振军头部左上方中弹,当即牺牲。时年31岁。

噩耗传来,路南人民悲痛欲绝,痛惜这位爱国烈士。中共丰滦县委、县政府在坨里岳庄(现滦南境)召开了悼念大会,与会者达万人。


主办单位:中共唐山市委党史研究室
冀ICP备15024999号-1

网站地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