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网站首页>主题活动>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
丰滦迁与丰玉遵游击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8-04-12  来源:唐山党史网
分享到  

1937年8月,洛川会议提出红军在冀东以雾灵山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但是,由于1938年冀东抗日暴动的成果未能巩固,创建根据地的任务没有实现。而到1940年初着手创建游击根据地时,情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冀东区党分委接受以前只注重地理条件,忽视群众条件而失败的经验教训,根据变化了的情况,灵活地执行中央指示,重新考虑并践行冀东游击根据地的选址问题。后来冀东地方党组织在总结这方面经验时谈到:“1939年创建根据地时,首先开辟的并不是长城外的雾灵山区,而是长城里的腰带山、鲁家峪、盘山地区,而且始终以这三个地区为中心向四外扩展。这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决定。选择根据地应是群众条件与地理条件并重。从这两方面条件来看,口内(长城以内)较口外(长城以外)有利。因冀东地区既有山地又有平原,冀东党的基础及其领导的广大抗日群众,主要是在口内之遵化、迁安、丰润、滦县、玉田、蓟县、平谷等县。这里人口稠密,物产丰富,人民的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较口外高,相对说日伪的统治较口外薄弱。所以,根据地的选择,主要是在口内。口外日伪‘满’统治则较强,虽有山地的好条件,但已被日伪‘满’统治了七八年之久,控制极严,部队不易站脚。而人民条件、经济条件、党的基础均不如口内好。况且绝大多数干部和战士都是在冀东土生土长的,与人民群众有血肉联系,先在口内建设根据地,可以迅速站住脚,有事半功倍之效。”

腰带山、鲁家峪和盘山三个地区都靠近通唐公路北侧不远的浅山区,游击队以这些游击根据地为支撑点,以通唐公路为战略轴线向四面出击。向北可跨长城进热南,向东可渡滦河达滦东,向南向西可下冀东平原,进逼北宁铁路线,威胁平、津、唐三城市。但由于这三块游击根据地靠近日伪军的重要据点和交通干线,所以只能临时安顿些军械所、卫生所、报社等后方机关,成为部队暂时休整的隐蔽地。而领导机关则长期随军游击活动,即当时所说“背包里的政府”“马背上的司令部”。这些游击根据地,自建立之初便不断遭日伪军袭击,在后来日伪军多年的“扫荡”进攻中,又总是受到重点摧毁,所以被迫不断转移流动。至于各县的小片游击根据地,也是不断地迁移。在这样高度流动中建设和坚持多块、小块临时游击根据地,是冀东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一个突出特点。

腰带山游击根据地。腰带山位于丰润县北部,是燕山余脉的主峰,海拔648米,东西横贯7公里,山体面积24平方公里。山内悬崖峭壁,沟壑纵横,地形非常险要。山体周围村庄密集,是丰润、滦县、迁安三县交界处以这座山为中心的游击区,也是1938年冀东抗日暴动的中心区。四纵和抗联西撤后,八路军一支队和抗联余部,始终在这一带活动,有较好的群众基础。1939年10月,建立了冀东第一个抗日民主县政府——丰(润)滦(县)迁(安)联合县政府,同时组成中共丰滦迁联合县委员会。但游击区仍局限于山区,且没有较巩固的游击根据地。阁老湾会议后,周文彬、丁振军、刘诚光率部进入该地区,与早在这里活动的陈群会合,同当地干部和游击队一起,积极出击作战,肃清土匪,稳定抗日秩序。同时,地方党组织和政权也加强工作,建成了以腰带山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并大力向四周扩大游击区。在腰带山前后,向南、向东、向北发展扩大了3个区,在部分村设立办事员、村武装班长,成立青年报国会、妇女救国会等抗日群众组织。同时派出游击队和地方干部向唐山、北宁铁路及其以南地区隐蔽发展,开辟多块隐蔽游击区。

鲁家峪游击根据地。遵化县鲁家峪地处丰润、玉田、遵化三县交界处,面积15平方公里,共1万多口人。中心村鲁家峪是个很大的山村,有400多户。这里山势复杂,号称“九沟十八峪”,有许多火石洞可供隐蔽,易守难攻,是开展游击战的理想之地。当时鲁家峪土匪、日伪军、汉奸及日本浪人活动猖獗。阁老湾会议后,李运昌、徐志率领开辟该地区的党政干部和游击队进入鲁家峪,从消灭土匪、锄奸反特、打击镇压反动分子、清除地痞流氓入手,安定社会秩序,得到群众拥护。继而通过上层关系,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广泛宣传抗日,发动群众恢复建立党的组织,组建青年报国会、妇女救国会等群众团体。领导群众与当地顽固上层分子、伙会民团首领进行斗争,揭露他们借抗日之名,勒索群众,贪污自肥等罪恶,打击其反动气焰。改组政权组织,树立起抗日群众的优势。培养了以武装班长、区小队长、妇救会主任、妇女委员等为代表的一支200多人的抗日骨干力量。在党组织领导下,家家是哨所,户户是堡垒,形成全民总动员进行抗日斗争新局面。鲁家峪游击根据地初具规模后,即以此为中心向西、向北发展成两大片游击区,使之成为与西部盘山、东部腰带山两块根据地相联系的重要枢纽。1940年1月至2月间,相继建立了遵化县抗日民主政府和丰(润)玉(田)遵(化)联合县办事处。遵化县抗日民主政府辖遵化城西、城南地区,约300多个村庄。丰玉遵联合县办事处,下设3个区,辖遵化县鲁家峪、党峪以南至丰润县城以北及玉田县城以东一带地区,约200多个村庄。3月,办事处改为抗日民主县政府,同时建立中共丰玉遵联合县委员会。

1940年12月,由于腰带山、鲁家峪两块游击根据地不断向北开辟发展,在沿长城一带遵化、兴隆两县间的洪山口,迁安县三屯营、潵河桥(今属迁西县)和滦河北与东五堡一带地区,建立了迁(安)遵(化)兴(隆)联合县政府,辖4个区,200多村庄。1941年,冀东军分区司令部、政治部、卫生部、后勤供给处、救国报社、电台以及修械所、炸药厂、被服厂等十几个机关单位相继迁到鲁家峪,这里一度成为冀东人民抗日斗争的政治军事中心。

在开辟腰带山、鲁家峪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同时,根据阁老湾会议精神,对冀东西部的盘山也进行了开辟。1940年2月,包森、李子光带领游击队和一批地方干部先后到达盘山,首先整顿在盘山活动的小股游击队,加强纪律性,提高战斗力。然后全力进行剿匪,稳定盘山一带的社会秩序,使群众的抗日热情高涨起来,随之着手建立抗日政权和群众组织。并以其为依托,游击队频频出击,在蓟县、平谷、密云、三河、宝坻等县,发展扩大了大片游击区。4月15日,蓟(县)平(谷)密(云)联合县政府和中共蓟平密联合县委员会成立。

随着以腰带山、鲁家峪、盘山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的逐步扩大,冀东的游击区域有了很大发展。到1940年6月初,已开辟出遵化县城北、遵化县和蓟县边界、迁安县境内滦河北、丰玉遵边界的鲁家峪、丰滦迁边界腰带山、蓟县盘山、平谷县鱼子山、兴隆县雾灵山等多块小块游击区。在冀东初步形成东西两大块游击区。东部,以鲁家峪、腰带山为中心,东起滦河,西至玉田县城东,长约60公里。南起北宁铁路,滦县境,北至兴隆县、承德县境,长约100余公里。西部,以盘山为中心东自遵化县马兰峪附近,西至白河东,长约80公里。南起蓟县、三河县境,北至兴隆县,长约60公里。两大片游击区建立了5个抗日县政权,1600个抗日村政权,人口近百万。共产党组织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全区共产党员发展到1300人。为加强对冀东地区抗日政权领导,1940年7月4日,根据晋察冀边区政府命令,撤销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冀东办事处,建立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第十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冀东专署),焦若愚任专员。


主办单位:中共唐山市委党史研究室
冀ICP备15024999号-1

网站地图

关闭